上下料机器人设计(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同一直线方向上,O点坐标为(z,Y,’ ),矢量,代表矢量O.O. 首先建立支链1各运动副所组成的运动螺旋系$tj=(sl ;,l ×sl ).

这里,(LIj,Ml ,NIj)和 (PIj,Ql ,RlJ)分别表示运动螺旋系$lj的轴线方向矢量和轴线线矩矢量;$11过原点,因此rll:0;s12与sl3垂直相交,因此两矢量的点积为零;$13和s15均过0点,因此rl3=rl5=r.同理可以建立其余3个支链的运动螺旋系如下:支链2($2j ) $21=(0,1,0;0,0,R21); $22=(0,1,0;P22,0,R22);

$23=(L23,0,N23;yN23,zL23,一 23); $24:(0,0,0;P24,0,R24);

$25=(L25,M25,N25; 25一zM25,zL25一xN25,xM.25一 25). 支链3($3j)

$31=(1,0,0;0,0,R31); $32=(1,0,0;0,Q32,R32);

$33:(0,M33,N33;sN33,xN33); $34=(0,0,0;0,Q34,R34);

$35=(L35,M3s,N35;yN35-zm35,zL35一xN35, 5一止35).

支链4($4j)

$41=(0,1,0;0,0,R41); $42=(0,1,0;P42,0,R42);

$43=(L43,0,N43;SN43,-xN43+43,-43); $44:(0,0,0;P44,0,R44);

$45=(L45,M45,N45;yN45-45, 45一xN4545). 1.3 4一RRCR并联机器人反螺旋系的建立

给定一个螺旋系,其反螺旋都可以由式(1)计算得到.根据所建立支链的 ,由式(1)便可得到对应的

$ 令$ =(s ;s )=(s r ×s +h ri$ )=(L M N ;P Q R ).取支链1的T1,将其坐标

代人式(1)中,得

可以看出,式(8)的系数矩阵为组成支链1的运动螺旋系坐标组合,该系数矩阵的秩为5,从而可知支链1

的运动螺旋系之间是彼此线性无关的.因此,由线性代数的理论可知,式(8)解出的基础解系为,任

一个都可以表示为$ 】:t$ ,(t=1,2,3??).

同理,分别代入支链2、支链3、支链4的运动螺旋系坐标,可以得到4个支链的力螺旋基础解系:

$b= (1,0,0;0,2,一 ), $b2=(0,1,0;一2,0, ), $b3=(1,0,0;0,2,一 ), $b4=(0,1,0;一2,0,z)

对上述力螺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所有的力螺旋的轴线矢量与所选坐标参数无关,轴线矢量的第3项代表螺旋轴线与 轴的方向

余弦,因为都为0,即均与2轴垂直,都平行于 平面;

(2)因为s 与 的点积均为0,故所有的力螺旋均为线矢量,因此h =0; (3)因为所有力螺旋均满足r× f=s0 故均过点O(z,.y,2);

(4)反螺旋系W 的C=2,这也可以从螺旋理论得到,因为对于任意平面汇交的线矢量,其最大线性无关数为2.因此,根据式(2),可以得到动平台的运动自由度数目为4.

1.4 动平台自由度性质分析

自由度的性质,即该自由度的种类(如转动自由度、移动自由度等等)及其进一步的描述(如转动自由

度的转轴描述、移动自由度的移动轴描述等等).

如前所述,互为反螺旋的两个螺旋分别代表物体的运动螺旋和力螺旋,则互易积就是力螺旋对运动螺

旋所作的功.互易积为零,则力螺旋对运动螺旋作的功为零,此力螺旋必为物体的约束反力.因此,反螺旋

反映了物体被约束的运动和物体为约束所允许的运动,这样,通过对反螺旋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运动平台的

哪些运动为约束所允许,哪些运动受到约束.

(1)平动自由度的分析从上面对动平台的力螺旋分析可知,动平台上所受到的4个力螺旋、

$r2、$r3和$ 在同一个与静平台平行的平面上,并且相交于O点.对于动平台沿2轴的移动,因为与xy

平面正交,即力螺旋与沿2轴移动的运动螺旋是相互垂直的,做功为零,因此这个方向的移动是为力螺旋

约束所允许的.而沿平行xy平面的平动均可以分解为沿相互正交的力螺旋$rl,$r2方向,此时力螺旋对

这类移动做功不为零,这些运动都将被力螺旋所约束掉,即动平台没有沿平行xy平面的平动自由度.

(2)转动自由度的分析 因为螺旋之间线性相关与否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n],因此移动坐标系到如 图2所示的坐标系.

此时$ 1=(S r1;s Ul )=(1,0,0;0,0,0),$r2=(sr2;so2)=(0,1,0;0,0,0).假设空间任一线矢量

$ :(Sz;r ×S )=(L ,M ,N ,P ,Q。,R )为动平台的某一个转动轴的线矢量,且该转动是为力螺旋约

束所允许的.动平台绕轴线$ 转动时,动平台上过原点沿s 1和sr2直线方向上所有点的任何位移被约束, 即对于$ ,如果r ×S -$rl≠0或者r ×S ·St2≠0,那么这个转动是被约束的.因此,对于空间任一能够为

力螺旋约束所允许的转动轴线$ ,必将满足 r ×S ·S r1=0, r ×Sz·Sr2:0 (9) 同时,由于$ 为线矢量,故有

s: r:×s:=L:P:+M:Qz+N:R:=0, 代人各自的坐标计算可得 P =0, Q =0, N R =0 (10)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机器人的工作任务要求

工作任务要求该机器人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矩形区域内(如图l所示)的任意位置可拿起和放下物体。标准物体为 OII衄,高100mm的圆柱体,在平面上立式放置,材料为45钢。

机器人的结构型式

任务要求该机器人在~ 个固定平面的三个区域内拿起和放置物体,所以,可采用

水平关节式机器人。有大、小两个臂,腰和肘此,这两个自由度要随时控制。为了方便,采 用自身带有减速器的伺服电机驱动;而手爪夹蘩松开和上下移动这两个自由度,则可由

开关量控翘,采用气缸驱动。考虑到三个可达区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并且三个区域的尺寸相同。故

将对称中心0点作为腰转中心。因此,可初步确定该机器人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

臂长的确定

大臂和小臂的长度L1 和L2 是两个关键尺寸。合理的取值会降低机器人的转动惯量.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回转速度,节约能量消耗,又使机器人外形美观、匀称。臂长的确定,可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优化目标(如能量消耗最小、回转角之和最小等)后,以臂长L1 和L2 为设计变量,再确定并建立约束函数,就可以采用合适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在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的同时,得到设计变量I.和 的最优化值。关于该机器人臂长的优化设计,本文作者有另文叙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采用的则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法,即先由经验和任务要求选取合理尺寸,再进行验证,如果三个区域的任意位置都可到达,就取定该尺寸;不满足则进行适当修改,再进行验证 这实际上是一种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最大优点最选取的尺寸往疰比较切合实际,不至于有太大的偏离。某一可达区域的角点A是最远点OA=

.两个臂都不能短于500mm/2=250mm.即1060mm> ,k >

250ram。另外.当机器人末端达到最远点时机器人的肘关节应基本上处在180~角,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可比l8 略小,即L十 —OA=IWoOrm-n。从节约能耗方面考虑,应使大臂短于小臂,而从任务要求来看,两臂长度应比较接近才合理,故初步取定L :500ram,L2=600rrma。经过编制计算机程序并上机验证,结果证明该长度值能保证机器人末端达到三个区域的任意位置。

手爪的结构形式及关键尺寸计算

为使手爪的结构简单实用,又能获得较大的夹持力,因而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双支点结构形式。两半手爪的回转中心的距离与被夹持物体的回转直径相等。从结构上.显然可以看出,当 O0 o2=90~时,气缸的力传递最好,此时在手爪上获得最大的转矩M=F·I1:M ·L2。l2的长度要尽可能短,为给被夹物体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满足回转轴的结构尺寸要求,取 =7Onmi,I1=40mm.I3的取值主要受 0角的限制,当0角接近90~时R从N转化面来的力量最大,此时b为.25rm'n。但这是极限值,考虑到实际结构,取I3=30nnn.被夹物体的质量m=?/4 x50 x100x 7、8/1000=1.53kg、

B=mtetg4/3arc*in25/50=83.13。.取摩擦系数f=O.1.假设手爪夹持物体后,向上移动的最大

2加速度mn =5r s2,则可以列出如下公式。rm(G+∞m )≤2Nr·f 最后,将各有关值代人.计算出得46.79n

该机器人及手爪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特

点:

①腰部回转电机及减速器采用了倒置的形式,减小了其在铅垂方向的高度,又合理利用了腰部下面的空问;大臂及小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似乎在这里看到把摹同控制器处理带有微分环节的系统,而该环节具有超前相位特性;实际上,由。z<0,He(s)仍是一个滞后环节,这可以l田它的Bode图看出.而

出现s和s2的项只是数学上的近似结果.主要用来研究采样频率附近及采样频率以下的系统特性。

4 整单周控瓤丘克变换器

将控制器环节加入丘克电路的小信号流图,便能得到完整的单周控制丘克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圉6)。通过类似的模型,可以艇释系统的谐渡现象见[3],而且,使高频段理论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图7

是对应的频率响应。可以看出,单周控制的丘克电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 的截面都采用了倒u字

形的结构,在下面又增加了一个较薄的盖板.便于维护,又减轻了臂部的重量;

③ 手爪与小臂末端的连接采用了上凸的盖板形式。整个手爪可以从下面取出和装入,便于手爪的快速更换;

④ 换上不同的手爪后,可以完成其它的工作任务,因此,该机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码垛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结构

微型计算机需要完成各种运算,如轨迹控制的插补运算、坐标变换和伺服系统中补偿量的计算等。这里包括了矩阵、三角函数等大量的实时计算,通常需在5~15ms内完成,要在一台微型计算机上实现是困难的。除了在算法、软件编制上注意采取减少运算时间的措施外,在控制方式上,将计算分散于多台微处理器上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上下料机器人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上下料机器人设计(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4451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