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 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 性。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让《围城》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主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等诸方面。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幽默讽刺艺术
在现代小说丛林中,可以称为讽刺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其中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进行较为有力的人性批判和幽默感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围城》也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
钱钟书先生用他魔杖般的笔,在《围城》之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具有“人的形体,兽的个性,鬼的念头”的众生相。以冷静、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人性的本质,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围城》人物性格中种种懦弱、虚伪、贪婪的人类本性,感受到作者寄寓主题之中的千年忧患、百年孤独。然而这一切都与作者深厚的传统学养和中西兼融的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一同化为
深刻、机智的讽刺与幽默,使得钱先生的讽刺艺术焕发出独有的才情和智性,
1小说在主使人“或欣然独笑,或冷笑或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几个方面都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深刻、冷静、幽默的讽刺艺术,这也是《围城》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围城》主题的讽刺意蕴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先生对《围城》的注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最了解钱钟书,也最有资格给《围城》作注释的杨先生来说,她的话恰巧精辟地阐述出了小说《围城》的主题,即人生万事,莫若“围城”,爱情也好,婚姻也好,生活也好,事业也好,无非是进了出,出了进,没有了局。然而正是这短短几句,带给我们的却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作者为了说清这个主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高等人”的人生轨迹,正如作者在《围城》序言中所说,“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
2作者把这类“无毛两足动物”圈定在一些高级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知识分子的范围中加以表现,将向来被人粉饰和钦慕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那幅可鄙的真面目展示给人看。所以“围城”的这一意象不仅揭示了人类婚姻生活的状况,而且主人公方鸿渐在命运上的“围城”状况也寓示了人生某些不可抗拒的规律(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等等)。小说将人生如“围城”的荒诞感和虚无感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作者也在启示人们面对“围城”所揭示的虚无和荒诞的根本处境时,孤独的个人是无法逃避的,唯有鼓起自己的勇气,反抗这种虚无和荒诞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
把自己从世俗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因此,作者在阐述这一主题时没有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来描述和批判,而是采用一种幽默调侃喜剧性的手法,以反讽的方式将人类的劣根性与现实社会的荒诞性、悲剧性主题结合起来,使《围城》所揭示的人类运命的悲剧体现为一种幽默滑稽的生活状态。如写方鸿渐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存在矛盾时:“??这好像开无线电。你把针在面上转一圈,听见东一个电台半句京戏,西一个电台半句报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国
3作者又写到“可歌啦,半句昆曲啦,鸡零狗碎,凑在一起,莫名其妙。”○
是每一个破碎的片段,在它本电台广播的节目里,有上文下文,并非胡闹。
4意思即说即使人生在整你只要认定一个电台听下去,就了解它的意义。” ○
体上看似非理性、无意义的,但对个体而言,人生仍然可望在自身中寻找到意义,体现出人的价值。在这种矛盾的人生困境中,方鸿渐只有在人生的各种“围城”之中左冲右突,或者凭本能来盲目地碰碰运气,并没有突围出去。小说在结束处写到“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方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
5这座正在敲响的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
钟,在冥冥之中把读者从争吵过后很久的时间,带回到争吵前的时间。事后才有主张的方鸿渐,似乎命中注定要永远重复自己的错误,永远不能和外部世界之间取得和谐。这类幽默和讽刺,鲜明生动,也有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含蓄,经得起咀嚼。主旨上的哲理高度,使得“围城”中的讽刺能够渗透
到全部的文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幽默更加深刻,讽刺也达到了哲理的
6 高度。《围城》于此便具有了“长远不断的艺术趣味”。○
二、《围城》语言的幽默趣味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小说的语言相当的幽默和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又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在语言艺术上,《围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典范之作。 1、比喻的灵妙运用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 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 刻的就是比喻。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 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幽默。他的比喻之所以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书中的喻体既丰富又新奇,这种巧妙的联系所形成的比喻迸发出无穷的语言张力和艺术魅力。实在令人叹 服。
如:方鸿渐留学快要毕业了,可他受到父亲和岳父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
7他骗爱尔兰人的文凭,又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
吓唬了这个骗子,作者议论道:“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
8前一则比喻联想新奇、生发新意,作者对于只重文凭不重学一的胜利。” ○
问,以及只读学位不读书的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讽刺,同时又狠狠地讽刺了文凭造假者的虚伪和浅薄,深入骨髓,让人难忘。后面一句联想则将近代以来所有软弱无能的政府嘲弄得淋漓尽致。
再如:写苏文纨向方鸿渐月下求吻,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书中描述“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
9这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其中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目的当然不是喝茶,而是意思意思;“用嘴唇碰一碰《圣经》”,就更不是感情的亲近,仅限于法律的程序了。作者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这一个吻,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这仅是一种形式的做作。而“敬而远之的亲近”,则传神地表现出一种不得已的境界,不只是说明了这个吻的性质,也对一些宗教仪式作了强烈的讽刺。
又如:在回国船上穿衣很少,充满性感的鲍小姐使“那些男学生看起来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10写方鸿渐请鲍小姐上西菜馆:○“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
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
11 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
《围城》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关。钱钟书在他的学术名著 《宋诗选注》和《管锥编》等著作中强调“广譬喻”。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