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省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缩小地区之间经济之间发展的差距,扩大内需,为省内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从而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和体系。 5.构建开放型经济研究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任何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开放型经济研究也一样,需要完整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在未来的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整理现有的理论,构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
(二)多维度并进,注重协调发展,实现健康成长 1.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应用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东部沿海以及全国其他少数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许多动力主导型的开放型经济模式。这些模式及其经验教训值得关注和研究。目前,比较突出的模式主要有: 宁波模式、浦东模式、厦门模式、东莞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等。这些模式按其发展的动力可以归纳为: ( 1) “引进来”型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优惠的税收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来发展本地的经济。这种发展模式有苏州模式、浦东模式等。( 2) “走出去”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充分发挥了该地区的市场机制、原始资本的积累等优势,以及特殊的区位优势,以出口为导向,促使外贸快速发展,以向境外投资带动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该地区的商品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温州模式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3) “引进来” +“走出去”型发展模式。“内引”和“外输”是开放型经济的两个重要方面。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提高阶段,它既强调“内聚”,又强调“外散”。因此,“引进来” +“走出去”型发展模式也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即在强调引进域外资源要素( 资金、技术、人才等) 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此促进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模式很多,贵阳要根据时代背景与自身优势进很选择模式,并在应用中调整模式,最终得出自己的模式。
13
2.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论证及测度方法合适
西部地区无论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还是在国际旅游创汇方面都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落后于中部地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死角。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开放型经济发展迟缓已成为我国东西经济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研究。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方法的研究也日趋丰富。众多的度量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类:传统方法和现代计量经济方法。( 1) 传统测度方法。在我国,传统度量方法主要有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综合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用来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其公式为: R = T /GDP( T = X + M; X,M分别为该国出口额、进口额) 。外资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外资依存度= F /GDP × 100%( F 为实际利用外资额) 。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是指国际服务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S /GDP × 100%( S为国际服务贸易总额) 。综合依存度是指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以及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综合得出的经济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开放型经济综合依存度= W1·T /GDP + W2·F /GDP + W3·S /GDP( W1,W2,W3分别为T,F,S 占( T + F + S) 的比率) 。( 2) 现代计量经济方法。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定量分析方法被用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度量上来。其计量方法主要有: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协整分析、基尼系数分析等。目前,国内学者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如杨波 用指标集成的综合指数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谢守红 通过洛伦兹曲线用基尼系数分析认为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 傅钧文等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估。
选择好合适的水平论证及测度方法,是贵阳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加以调整与改进使之成为更合适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论证及测度方法。 3.加强对区域联动发展开放型经济
14
随着经济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学者对这方面研究有所涉及,但只是理论上的探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当前我省行政区划的存在,各个地区都专注于本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区域间联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研究较缺乏,对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区域间开放型经济合作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伯钧. 开放经济学[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 - 9. [2] 李欣广. 试论开放型经济中产业结构升级[J]. 国际经贸探索, 1995( 4) : 11 - 15.
[3] 陈飞翔. 开放利益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关白. 开放型经济理论与实务[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5] 杨圣明.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6] 张吉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5) : 9 - 11.
[7] 曾志兰. 中国对外开放思路创新的历程[J]. 江汉论坛,2003( 11) : 17 - 20.
[8] 应健. 中国开放型经济与经济开放度研究[D]. 重庆:
[9] 刘新志,刘志彬. 开放型经济的运行机理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6( 6) : 26 - 30.
[10] 刘新智. 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1.
[11] 张培刚. 新发展经济学[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419 - 424. [12] 陈铁军. 泛珠三角区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思路分析[J]. 南方评论, 2008( 10) : 41 - 49.
[13] 董寿昆. 论开放型经济体制[J]. 湘潭大学学报, 1989( 4) : 15 - 19. [14] 李文. 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 审计
15
[15] 杨全发,舒元.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8( 8) : 54 - 58.
[16] 魏巍贤. 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1999( 1) : 91 - 92.
[17] 李洁.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3( 4) : 31 - 34.
[18] 范柏乃,毛晓苔,王双.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1952—2003 年[J]. 国际贸易问题,2005( 8) : 5 - 9.
[19] 佟家栋. 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J].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3) : 9 - 12.
[20] 林媛媛. 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回归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0( 3) : 11 - 13.
[21] 刘晓鹏. 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从增长率看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 当代经济科学,2001, 23( 3) : 43 - 48.
[22] 张立光,史有军,李华. 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效应[J]. 财经科学,2004( 1) : 78 - 82.
[23] 苏均和. 对出口与进口的再认识———对外贸易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分析[J]. 国际市场,2004( 2) : 22 - 25.
[24] 范柏乃,王益兵. 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4 ( 4) : 8 - 13.
[25] 许启发,蒋翠侠.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 预测,2002( 2) : 14 - 18.
[26] 孙樱铭. FDI 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 3) : 28 - 30.
[27] 陈浪南,陈景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02( 6) : 20 - 26.
16
[28] 任永菊.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03( 5) : 114 - 120.
[29] 张天顶. 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 10) : 73 - 78.
[30] 沈坤荣,耿强.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1( 5) : 82 - 93.
[31] 鲁桐. 从英国的中资企业看中国的海外投资[J]. 中国外汇管理,2000( 11) : 12 - 13.
[32] 吉宏,张运平,吴熊伟.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周期的检验与趋势判断[J]. 统计与决策,2008 ( 23) : 120 - 122.
[33] 邱立成,于李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72 - 77.
[34] 涂万春,陈奉先.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实证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经济) ,2006, 16( 1) : 54- 56.
[35] 江小涓.“十五”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重点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01( 2) : 8 - 10.
1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培育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