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公平公正
B共同富裕
C道德进步
D社会和谐
11. 生态理性观认为,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应该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找到评判理性的合理标准。 (判断 )
正确
错误
12.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判断 )
正确
错误
13. 价值虽然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但又超越了个体生命,它出现于一种内在性和独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判断 )
正确
错误
14. 自然创造的财富主要指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判断 )
正确
错误
1.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
可持续发展2.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经济。 (填空 )
3. 人类要爱护大自然,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决非只是人的工具价值,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人们要尊敬或敬畏大自然的内在性、独立性。 (填空 )
4.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5. 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 (单选 )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B“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
D以上都不是
6. (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C生态精神
D生态和谐
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 ),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
A生态承载力
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C环境容量限度
D环境忍耐力
8. 以下属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环境的是( )。 (多选 )
A日光
B水分
C温度
D大气
9. 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包括( )。 (多选 )
A地方性
B环保性
C实用性
D方便性
10. 生态文化创新是生态文明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通过( ),才能达到全人类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多选 )
A共生
B共容
全选C创新
D整合
11. 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判断 )
正确
错误
12.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判断 )
正确
错误
1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直以行政起主导作用,这是由执法活动的优势、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判断 )
正确
错误
14. 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
展。 (判断 )
正确
错误
生态1. ,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
运动主体2. 马克思主义生态 观提到,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具有性和性。 (填空 )
3. “以财税、金融和 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 )。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
B完善协调机制
C完善约束机制
D完善补充机制
4. 低碳经济的基础是( )。 (多选 )
A能源的再生
B能源的清洁开发
C能源的高效利用
D以上都不对
5. 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包括( )等。 (多选 )
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构
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选 )
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
C以环境友好为目标
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7.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森林是种类最多、 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 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判断 )
正确
错误
8.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 (判断 )
正确
错误
9. 请简述生态化发展战略。 (简答 )
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工业与生态信息业为支撑,以 生态产业为主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发展10. 生态文明建设前提和关键是。 (填空 )
1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
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
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D以上都是
12. (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
B人口自然发展
C人口均衡发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公务员生态文明建设培训作业题及考试题共12套(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