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
1、论述合唱音准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一,培养队员听辨和弦与复调的能力,包括全音、半音的音程听辨、和弦的
听辨,主要的和弦进行。 二,进行掌握固定音高的练习。 三,无伴奏合唱的练习。 2、论述合唱声音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一、歌唱技巧的训练:
高位置培养、声音方法、悠长音连音练习、断跳音练习。 二、合唱技巧的训练
声音的靠拢、力度速度音色表情等变化、合作能力。
3、论述复调式合唱训练并列举复调性作品一或二首?
一、首先必须弄清它的织体结构、然后安排应有的协调和色调。有从属
声部的作品一方面要注意各声部的起伏动态,也要注意两者的相互关系。而二重复调作品在均衡上应给予两个声部同等的音量和音色。 二、速度方面的层次差别幅度很小,大都采取严谨的速度。
三、演唱卡农时应特别注意旋律间的起伏线条。对逻辑重音应特别加强
力度。 复调性作品举例
牧歌、娄山关、因他受的鞭伤、黄昏。
4、请论述影响合唱音准的几方面因素(不少于5个)并说明解决的方法?
一、影响音准的因素很多,如音程复杂、跳动过多、速度较快或较慢、
节奏较困难、音域太高或太低。这些都需要加强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反复练习,达到合唱的和谐完整。
二、还有是因为气息的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竖、换声点没有及早注
意和准备、呼吸换气的处所不恰当。这些就需要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
5、请论述案头工作的三步骤?
一般来说,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个步骤是熟悉作品(感情的浏览)。就是指挥在初读合唱总谱时,就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然后根据作者的意图看它的音乐表现手法,用的是什么曲式结构、和声手法及各种表情术语、记号和节奏特点等。 第二步骤是分析作品(理性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作品,比较细致地找出作品中高点与高潮,设想出用什么手法去建立“高点”,用什么铺垫手段去突出高潮,同时还要找出音准与节奏的难点部分,作好记号。准备对合唱队员做重点的训练与突破,还要分析曲式结构,段落之间的接有哪些变化,分清哪些是主调,哪些是和声背景,分清作品的主次层次等。
第三个步骤是表现作品。就是从内容出发,正确地塑造音乐形象,然后发挥指挥的独特风格及表现手法,允许在同样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处理、表现,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指挥手法,把强、弱、快、慢的变化,有铺垫、有层次地将作品刻画得感人而有深度,并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总之,要不断下功夫去琢磨思考,反复推敲作品。
6、简述少年儿童声音变化的三个阶段。 一、3、4岁的幼儿能唱五、六度音域的歌。 二、8—10岁的儿童可以扩大到十度左右的音域。
三、13、14岁的儿童可以唱到十四度左右,此时的嗓音慢慢失去光泽,开始进入变声期。
7、为什么合唱艺术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合唱在音域、音量及音色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按照不同人声,分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不同声部的共同合作让合唱作品得到尽善尽美的体现。它集合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为一体,因次拥有更广泛、更丰富的色彩调节性,更广阔的音域可能性及善变的力度伸缩性。 8、论述合唱作品排练的步骤与方法?
排练一部新作品大体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合唱基础训练,包括气息训练、发声训练和音准训练。第二个步骤是搭架子,就是纯技术性的合练,重点解决正确读谱和背谱的问题,为表现作品打好基础。第三个步骤是艺术表现,抓重点、攻难关,用各种对比手段和辅助手法将作品中感人的高点或高潮部分表现出来。第
四个步骤是细排精排,重点雕刻重点段落,狠抓声部的共性谐和。音色统一,用声准确,从声部到个人进行检查。达到单兵技术过确,使之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
四、实践题。根据所提供的乐谱,写出其音乐分析和排练计划
1、附乐谱: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内蒙民歌、瞿希贤编合唱。
要求:1、作品内容、结构及织体分析(图式加文字或全部文字说明);2、作品处理方案;3、排练的重点和难点;4、排练的基本计划等。 2、附乐谱:《铃兰》胡小石词 戴于吾曲
要求:1、作品内容、结构及织体分析(图式加文字或全部文字说明);2、作品处理方案;3、排练的重点和难点;4、排练的基本计划等。 3、附乐谱:《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 杨鸿年编合唱
要求:1、作品内容及结构分析(图式加文字或全部文字说明);2、作品处理方案;3、声部分配方案(采用混声或同声);4、排练的重点和难点;5、排练的基本计划等。
4、附乐谱:《茉莉花》江苏民歌
要求:1、作品内容、结构及织体分析(图式加文字或全部文字说明);2、作品处理方案;3、排练的重点和难点;4、排练的基本计划等。
实践题答案略,详见中小学音乐专题研修教材。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 、 模仿 、 探究 、 合作 、 综合五个方面。
2、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3、音乐课程标准的自我评价是:目标明确、理念清晰、领域扩展、知识难度降低、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易于理解执行。 4、《课标》在分段内容标准中,对识读乐谱的表述是:小学3-6年级:用已学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中学7-9年级: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5、中小学音乐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大致可分为传统类音乐教学媒体、电声类教学媒体、光源类教学媒体、影视类教学媒体和电脑类教学媒体。
6、艺术课程的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
7、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和志趣阶段。
8、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9、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审美体验价值、二是创造性发展价值、三是社会交往价值、四是文化传承价值。
10、识谱方式分简谱、五线谱两种,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一、二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三年级开始进入识谱,学五线谱的到了高年级时也要学简谱。课堂乐器,低年级主要是打击乐器,从三年级开始。以竖笛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选用口琴或口风琴等。
二、选择题
1、下面哪条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C)
A.审美体验价值 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B)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4.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三、连线题
1、找出与下列著名音乐教学法相对应的国家,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柯达伊教学法 ②美国
②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①匈牙利
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④德国
④奥尔夫教学法 ③瑞士
⑤铃木教学法 ⑤日本
四、简答题
1、艺术课程的内容。
答:它主要体现为两大类:a、从艺术门类上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 b、从学科内容上指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
2、简述民歌的发展和体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中小学音乐基本功考试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