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B140601 学号:B14060132 姓名:宁梓凯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原文摘录:

可以担保,在1万个读过或听过国家“自行消亡”论的人中,有9990人完全不知道或不记得恩格斯从这个原理中得出的结论不仅是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其余的10个人中可能有9个人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人民国家”,不知道为什么反对这个口号就是反对机会主义者。历史竟然被写成这样!伟大的革命学说竟然这样被人不知不觉地篡改成了流行的庸俗观念。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结论被千百次地重复,庸俗化,极其简单地灌到头脑中去,变成固执的偏见。而反对机会主义者的结论,却被抹杀和“忘记了”!

关键词:自由,革命,观念

列宁是无产阶级伟大领导者,其思想著作要后人细细体味便可得到人类发展的金钥匙。下面是我对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本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革命。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革命的 认识存在着一种“过分的分析性简化” ,没有严格区分开社会革命和政治

作者认为无论是聚合-心理学派、系统-价值学派、政治-冲突学派,甚至马克思 主义学派他们对社会革命的解释都采用的是一种唯意志论的方法。 即坚持一种有 目的的革命图景,从而认为革命的发展是一种劝诱的过程, 。这种认识未免过于简单化。原因在于, “在历史上的革命中,有着不同处境并存在着各种动机的群 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展开的多元冲突中成为参与者的。 ”同时,一个国家内部的 冲突还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即要受到“现存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条件的强有力 的塑造和限制。 社会革命不可能严格按照任何单个的阶级和集团的控制所发展, ” 即使这些集团和阶级在革命进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即, “革命冲突所造成的结果 总是既不能充分预测到,也不是卷入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众所期望的,当然也不会 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必须采 取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要关注革命进程中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集团的相 互互动模式和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必须关注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种国 际环境对一个国家是否产生了影响, 并且对国内的各个集团的结构性的力量对比 和互动模式如何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大小。

具体来说,纳入作者分析视野的结构性关系包括:阶级与阶级间的关系、阶级 与国家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三个国家的考察,其关注的 三种关系主要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旧制度下的国家政 权与支配阶级之间的关系、 旧制度下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 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作者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 即三个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国家 的特定的结构性因素是如何决定了这三个国家独具特点社会革命的路径选择? 在此,以中国革命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来解析中国革命发生的 原因和过程。

关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存在这一个独特的 支配阶级——士绅。这个阶级一方面受制于皇权,即帝制国家;但另一方面,又 和农业基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帝制中国从来没有试图永久的将官员们割裂与 家庭之外,即官员和家庭始终保持着联系。具体来说,由于帝国的行政从来没有 深入到每个村落和标准集镇, 所以连接帝国国家和农业社会的纽带就落到了士绅 的身上,即士绅是建立在帝制中国和农业社会的接合部。但是到了 19 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并且日益强大的外来压力, 感受到这种压力的首要主体是国 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道道农业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帝国当局的财政 由于自 1712 年来各省的土地税额被永久的固定下来,以及随着经济

1

和人口的增 加, 帝国的官僚机构并没有同步发展导致地方官员们不得不更多依靠地方的代理 人和非正式的领导来实现对帝国的秩序维持。 这种办法一方面加大了基层农民的 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无法有效的应对外部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内部农民对政权的 矛盾,可谓内忧外患交织,且互相加剧和恶化。面对这种状况,改革势在必行。 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之后尤其更加坚定了人们的认识, 即只有通过由 中央当局发动的结构性改革, 才能拯救中国免予持久的国际屈辱地位或沦为殖民 地。如果说在早期是帝国缺乏真正的机会来采取主动的措施改革的话,那么此时 由帝国改革官员推动的“戊戌变法”的失败,则完全是由于慈禧太后领导的保守 派的阻挠而告终,这加剧了支配阶级和帝国国家的矛盾和裂痕。

就革命的方式来说,中国早期的农民起义更为普遍、组织的更好的农村造反形 式是反对帝国政权的官员,而不是齐心协力的反对本地地主。其原因在于,帝制 中国的“会社、庇护网络,以及扩展开的半血缘关系跨越了传统中国的农民和士 绅地主之间的阶级分野,乡村农民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鼓励、彼此竞争。 ”即不具 备以地方村社为基础的自治权,所以农民的反抗不具备潜在的革命性质。这种情 势决定了,要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必然意味着对农村社会的彻底改造,即要把农 民发动起来,且同时能够有一种替代士绅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力量。

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但 是,由于军阀控制地方基层的方式采用与乡绅合作的途径,把行政和军事控制渗 透到地方基层。这就决定了必须彻底铲除乡绅对农民的控制,并取而代之;同时 重新确立中央权威。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逐步改变了孙中山先生的“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开始逐渐依赖“新占的华中地区中国商人的财政支 持,依靠来源于通商口岸的国际贸易税收以及西方列强的援助。 ”而中国共产党 则“把知识分子后备军的民族主义诉求和农民的利益最终成功的协调起来” ,成 功的渗透到了广大农村社区,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国家与革命在线全文阅读。

国家与革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5727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