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b?Td2
084.某工件以外圆?d?T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d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 a.?dw?Td2[1sin(?/2)?1] b.?dw?Td2[1sin(?/2)?1]
c.?db?Td2sin(?/2) d.?db?Td2
085.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d?T、工件上定位孔尺寸?Dd?TD0,最小配合间隙为?s)水平
放置在工件内孔中定位,加工外圆表面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 a.?jb?Td b.?jb?TD c.?0jb?TD2 d.?jb?Td2
86.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d?Td、工件上定位孔尺寸?D?TD0,最小配合间隙为?s)在水
平在工件内孔中定位,加工外圆表面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上母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 a.?jb?Td b.?jb?TD c.?0jb?TD2 d.?jb?Td2
87.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d?Td、工件上定位孔尺寸?D( )。 a.?jb?TD0,最小配合间隙为?s)在水
平放置在某外圆表面加工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0 b.?0jb?TD c.?jb?TD2 d.?jb?Td2
88.某工件以外圆?d?Td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大小为( )。
a. ?dw?0 b.?dw?Td c.?dw?0Td2sin(?/2) d.?dw?Td2
89.某工件以外圆?d?Td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其定位误差大小为( )。
a. ?dw?0 b.?dw?Td c.?dw?0Td2sin(?/2) d.?dw?Td2
90.某工件以外圆?d?Td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上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
a.?dw?Td2[1sin(?/2)Td?1] b.?dw?Td2[1sin(?/2)?1]
c.?dw?2sin(?/2) d.?dw?Td2
091.某工件以外圆?d?T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d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 a.?dw?Td2[1sin(?/2)Td2sin(?/2)?1] b.?dw?Td2[1sin(?/2)?1]
c.?dw? d.?dw?Td2
092.某工件以外圆?d?T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d时,其基准不重合误差大小为( )。 a. ?dw?0 b.?dw?Td c.?dw?0Td2sin(?/2) d.?dw?Td2
93.某工件以外圆?d?Td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 a.??Td b.??0 c.?jbjbjb?Td2sin(?/2) d.?jb?Td2
94.表面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不包括( )。
a.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b.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c.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d.表面粗糙度 95.磨削淬火钢时,若工件表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又没有冷却液进入,表层金属硬度急剧下降,称之为( )。 a.回火烧伤 b.淬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轻度烧伤
96.磨削淬火钢时,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在切削液急冷作用下,使表层金属发生二次淬火,硬度高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里层金属则由于冷却速度慢,出现了硬度比原先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烧伤称为( )。 a.回火烧伤 b.淬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轻度烧伤
97.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而未超过相变临界温度,这时工件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由原来的马氏体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烧伤称为( )。 a.回火烧伤 b.淬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轻度烧伤
98.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k主轴=50000N/mm, k刀架=30000N/mm,
k尾座=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主轴处的刚度为( )。
a.18750 N/mm b.17143 N/mm c.21429 N/mm d.22429N/mm 99.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k主轴=50000N/mm, k刀架=30000N/mm,
k尾座=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工件中间部位处的刚度为
( )。
a.18750 N/mm b.17143 N/mm c.21429 N/mm d.22429N/mm 100.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k主轴=50000N/mm, k刀架=30000N/mm,
k尾座=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尾座处的刚度为( )。
a.18750 N/mm b.17143 N/mm c.21429 N/mm d.22429N/mm
101.已知卧式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k主轴=300000N/mm, k刀架=56600N/mm,
k尾座=30000N/mm,径向切削分力Fp=4000N,设刀具、工件和夹具的刚度都很大,试计算加
工一长为l的光轴由于工艺系统刚度的变化引起的圆柱度误差为( )。 a.0.06mm b.0.03mm c.0.12mm d.0 mm
102.在车床上加工一短而粗的轴类零件,已知工艺系统刚度k系统=15000N/mm,毛坯偏心e=2mm,常数C=1500 N/mm.,若想使加工表面的偏心误差控制在0.01mm以内,最少的走刀
次数为( )。
a.1 b.2 c.3 d.4
103.在车床上加工一短而粗的轴类零件,已知工艺系统刚度k系统=15000N/mm,毛坯偏心最小背吃刀量ap=1mm,常数C=1500N/mm.,问2次走刀后工件的残余误差为( )。 e=2mm,
a.0.1 mm b.0.2 mm c.0.01 mm d.0.02 mm
104.在车床上加工一短而粗的轴类零件,已知工艺系统刚度k系统=15000N/mm,毛坯偏心。 e=2mm,最小背吃刀量ap1=1mm,常数C=1500N/mm.,问最大背吃刀量ap2为( )a.2mm b.3 mm c.4mm d.5 mm
105.在某机床上镗孔,镗孔公差为0.1mm,该工序精度的均方差?=0.025mm;若此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已知不可修复废品率为0.47%,该工件的合格品率为( )。
z 0.8 0.2881 1 0.3414 1.4 0.4192 2 0.4772 2.6 0.4953 2.8 0.4974 3 0.5 ?(z) a.91.45% b.99.53% c.91.92% d.97.72%
106.在某机床上镗孔,镗孔公差为0.15mm,该工序精度的均方差?=0.003mm;若此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已知可修复废品率为2.27%,该工件的合格品率为( )。
z 0.8 0.2881 1 0.3414 1.4 0.4192 2 0.4772 2.6 0.4953 2.8 0.4974 3 0.5 ?(z) a.91.45% b.95.44% c.91.92% d.97.72%
107.车一批工件的外圆,尺寸要求为?20?0.15mm,已知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0.025mm,均方根偏差?=0.025mm,该批工件的不合格品率为( )。
z 0.8 0.2881 1 0.3414 1.8 0.4641 2 0.4772 2.5 0.4938 2.8 0.4974 3 0.5 0?(z) a.28.81% b.97.72% c.100% d.84.14 % 108.车一批工件的外圆,尺寸要求为?40?0.15mm,已知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小0.025mm,均方根偏差?=0.025mm,该批工件的不品率( )。
0z 0.8 0.2881 1 0.3414 1.8 0.4641 2 0.4772 2.5 0.4938 2.8 0.4974 3 0.5 ?(z) a.21.19% b.2.28% c.15.86% d. 0.62% 109.镗一批工件的内孔,尺寸要求为?50?0.150mm,已知内孔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中心
比公差带中心大0.03mm,均方根偏差?=0.025mm,该批工件的常值性系统误差为( )。
z 1 0.3414 1.5 0.4332 1.8 0.4641 2 0.4772 2.5 0.4938 2.8 0.4974 3 0.5 ?(z) a.0.025mm b. 0.1mm c.0.15mm d. 0.03 mm 110.在卧式镗床上镗削一批工件的内孔,孔径尺寸要求为?30z 1 0.3414 1.5 0.4332 1.8 0.4641 2 0.4772 ?0.10mm,已知孔径尺寸按正态
分布,x=30.05mm,?=0.025mm,该批工件的随机性误差为( )。
2.5 0.4938 2.8 0.4974 3 0.5 ?(z) a.0.05mm b. 0.0252mm c.0.15mm d.0.1mm 111.在某车床上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的尺寸从而必需返修的的小轴数为24.2%,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的小轴数为2.28%,若小轴的直径公差为。 T=0.16mm,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该工序的均方根偏差?为( )z 0.7 0.2580 0.8 0.2881 1.8 0.4641 2 0.4772 2..5 0.4938 2.8 0.4974 3 0.5 ?(z) a.0.05 b.0.059 c.0.038 d.0.085 112.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 a.粗基准 b.精基准 c.工序基准 d.定位基准
113.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的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4.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所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此项原则符合(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5.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a.在同一尺寸方向上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6.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 a.粗基准 b.精基准 c.工序基准 d.定位基准
117.为保证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在选择精基准时常采用(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8.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此项原则称为(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9.精基准选择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应采用的原则称为
(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20.对于有些表面需要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尺寸精度或形状精度,但一般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此加工阶段为( )。
a.粗加工 b.半精加工 c.精加工 d.光整加工
121.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 )。
a.保证加工质量 b.提高生产率 c.降低成本 d.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122.通常采用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来提高生产率;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保证必要的刀具寿命,此阶段为( )。 a.粗车 b.半精车 c.精车 d.精细车
123.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零件图规定的加工质量要求,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4.高效地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成品零件,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5去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和缺陷,使被加工工件达到一定精度,为精加工作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例如钻孔、攻丝、铣键槽等,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6.对于某些表面主要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作用的加工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7.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
a.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b.机床和工艺装备简单,易于调整 c.工序数多,设备数多,d.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
128.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 a.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b.有利于采用高效率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 c.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 d.工序数少,设备数少,可相应减少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 129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
a.退火、正火、调质 b.表面淬火 c.渗碳淬火 d.时效处理 130.为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 a.退火、正火 b.表面淬火 c.调质处理 d.时效处理 131.为消除铸件内应力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
a.退火、正火、调质处理 b.表面淬火 c.渗碳淬火 d.时效处理 132.外圆表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b )。
a.圆锥销 b.V形块 c.圆柱销 d.支承板
133.3点辅助支承通常限制工件( c )。
a.1个自由度 b.0个自由度 c.3个自由度 d.2个自由度
134利用一个固定的窄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b )。 a.1自由度 b. 2自由度 c.3自由度 d.4自由度
135.利用一个固定的长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d )。 a.1自由度 b.2自由度 c.3自由度 d.4自由度 136.利用3点自位支承定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7.利用一个长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c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