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4)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5)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见图6-4示。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6)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见图6-4。
图6-4 高大模板支架顶步“增设水平拉杆”示意图
(7)实验证明,当步距由1.2m扩大到1.8m时,架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下降26.1% 4.4 可调托撑
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4.5 架体连接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中,应充分利用楼盖跨中的框架柱作用,框架柱的模板及其支架不应过早拆除,应和梁板模板支架结构形成刚性连接的统一整体。同时,应在框架柱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后,再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4.6 剪刀撑
符合论证条件的满堂支撑架,其剪刀撑搭设按照加强型的要求进行设计与搭设。其他类型的按照普通型的剪刀撑搭设。
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普通型:
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8米,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8米,见图:p40
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 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米,或施工总载荷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载荷大于20KN/m
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加强型:
1)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mx0.9m至1.2mx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
2)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mx0.6m至0.9mx0.9m(含0.6mx0.6m,0.9mx0.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大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4mx0.4m至0.6mx0.6m(含0.6mx0.6m,0.4mx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至3.2米,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至3.2米。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普通型第二条的规定。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至5米.
5支架搭设
5.1 支架地基
(1)地基基础强度必须满足支模施工和计算要求,验收合格后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若支撑搭设在斜道上,搭设立杆前,要先根据支模平面图放出每根立杆的位置,然后在斜道上凿平不小于1503150平面,以确保放置底座面水平,保证立杆垂直。 (2)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注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3)模板支架支承在地面时,基土应坚实,在其上铺设木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非室内部位松散的土应夯实,地面强度达不到支承要求时,在室内部位应先浇筑地面垫层混凝土,可打木桩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方式加固。在模板的支架支承范围内,地面应采取排水措施。
(4)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控制地基沉降变形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的质量,原则上各种典型的地基均应做地基预压试验。地基预压,目的是为了检验地基处理的程度,防止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和支架稳定的影响。地基预压应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将支架搭设区域地基土承载力、压缩性等指标综合考虑。 5.2 支架验收
应建立模板支架的验收制度。模板工程安装后,应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总监、安全员、搭设班组长等人员参加验收,主要依据规范、标准和施工方案进行验收。对验收结果应逐项认真填写,并记录存在问题和整改后达到合格的情况。重点查立杆的间距、步距、接头、垂直度、基础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纵横水平拉杆、扫地杆、剪刀撑等构造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时必须坚决返工或采取有效措施加固,不得迁就,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整改后要重新组织验收,验收要做记录,有会签。未经验收,支架不得使用。模板支架验收内容主要有以下。 (1)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内容应该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的施工程序、作业条件以及运输、堆放的要求等,并经审批和论证。
2)模板工程施工应针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如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泵送设备、塔吊浇注灌、小推车运送等)和季节施工特点(如冬季施工保温措施等)制定出安全、防火措施,一并纳入施工方案之中。 (2)支撑系统
3)模板的设计内容应包括: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接头方法,构造大样及剪刀撑的设置要求等均应详细注明并绘制施工详图。
4)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土上的支撑点应牢固平整,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稳定性。 (3)立柱稳定
1)立柱材料可用钢管、门型架、木杆,其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由于模板立柱承受的施工荷载往往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因此常需要保持两层或多层立柱(应计算确定)。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当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
3)模板支架立杆应垂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
4)当梁模板支撑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4)施工荷载
1)现浇式整体模板上的施工荷载一般按2.5kN/m2计算,并以2.5kN的集中荷载进行验算,新浇的混凝土按实际厚度计算重量。当模板上荷载有特殊要求时,按施工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2)模板上堆料和施工设备应合理分散堆放,不应造成荷载的过多集中,尤其是滑模、爬模等模板的施工,应使每个提升设备的荷载相差不大,保持模板平稳上升。
6 支架拆除
6.1 准备工作
现浇整体模板拆除之前,必须经验算复核,应对照拆除的部位查阅混凝土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12年脚手架培训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