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推行学分制、分层教学制和毕业生“双证制”。加强创新德育工作,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四年来,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历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均位列全国前茅;中职毕业生获取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为76.7 %,比2005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
5.服务型的大职教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各级中职学校和乡镇成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多形式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培训,2009年全省各级中职学校和乡镇成校年度培训规模已达191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初步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我省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社会认可度还不够高。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在促进劳动就业、服务产业升级、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社会上“重普轻职”“重学轻术”的观念仍普遍存在,一线技术工人待遇偏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基础能力依然较为薄弱。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办学
6
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但是由于基础较差、历史欠账多,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较为薄弱,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场地设备,都还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随着中职学校设施设备投入的增加,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更新、管理和使用的任务也将显得更加艰巨。
三是中职教育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仍不够合理。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少数学校盲目设置专业,部分学校专业水平较低,专业与产业、就业匹配度还不够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存在着突出的同质化,办学效益比较低。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瓶颈凸显。全省中职学校师资数量紧缺,生师比为20.5: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45.5%;“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整体素质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专业建设领军人物缺乏。
五是校企合作领域比较狭窄。校企合作大多限于实习,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结合度不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缺失,激励政策实施不到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亟待加强建设。
六是统筹发展高中段教育难度加大。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人才培养体系,还缺乏本科、研究生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环节。中职学生升学渠道的不通畅,阻碍了中职
7
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重大任务。全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折期。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地区之一的浙江,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和水平,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
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推动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形成了需求性动力。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规模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基本能力,这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8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切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坚持为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就业的需要,保持职业教育规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能力为重,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全面提升,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坚持内涵为主建设。突出专业优化、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改善,努力提高中职教育的发展能力和办学水平。
——坚持培养培训并举。“两条腿走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多形式地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城乡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加强学生实习和就业合作的同时,积极吸引和联合行业企业加强课程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
9
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重点推进课程体系、招生考试制度、教师制度、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改革全面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中职教育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情况,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保持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到2015年基本完成中职教育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数量调整至35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逐步形成设区市市本级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区)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格局。
——中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与高职课程相衔接、较为系统的中职教育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基本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多元需求。
——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24.12.23)(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