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膨润土0.5%,黄原胶0.2%,乙二醇5%,Tanaform AF 0.1%,水补足至100%。样品经低温、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剂产品在水中分散性良好,有效成分分解率≤5%,悬浮率≥90%,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悬浮剂标准。20%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悬浮剂稀释3000倍药液对瓜类白粉病10天后的平均防效达79.9%。 3.2 助剂优化方法
三角坐标法是指将试验中三种组分的含量放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上建立坐标体系,需要考察的指标随着三者的含量而变化,最终可以根据考察指标,确定三种组分的最佳配比。在三角坐标中共有67个坐标点,但预试验只需要做10个均匀分布的点即可,然后根据试验指标的要求确定较佳配比的试验点,进而确定最佳配比所在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进一步进行试验即能得到最佳的配比。
运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用品,而且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变得十分简单。
运用三角坐标法只能将三个主要试验因素进行优化,本试验选取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作为优选因素。黄原胶作为影响悬浮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却因其用量范围的限制而不能作为优化因素,而且其他试验因素也不能被整体优化,这样就导致优化结果不全面。在正交试验设计之前进行三角坐标法优选助剂即将三角坐标法作为正交设计的预试验,可以辅助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各因素的水平变化范围,从而更合理、快捷、科学的确定试验因素的水平。只要选取合适的正交表,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将所有的因素进行优化,减少试验次数,均匀的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从而推出最优方案。 3.3 悬浮剂稳定性[25]
悬浮剂作为水基化制剂中重要的农药剂型,其物理稳定性一直制约着其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助剂和砂磨工艺条件对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适量的黄原胶可以解决悬浮剂析水的问题,阴离子之间复配或者阴离子与非离子复配可以较好地使原药颗粒分散在水介质中,不产生结块和絮凝。近几年从流变学和界面化学对悬浮剂稳定性机理的探索,对研发高质量农药悬浮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智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试验过程以及最后论文的创作,无不倾注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王老师学识渊博、思维缜密、治学严谨、平易近人,近三年的试验过程,老师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行。不论是在试验中还是在做人做事上,老师都让学生倍感收获颇丰。同时王老师还一直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深深的感动,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王老师总能及时出现并无私的帮助学生,在此学生谨向导师王智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化学与药学院张保华老师、张相飞老师、孙家隆老师、龚良玉老师、孔祥平老师、才秀华老师以及植物保护学院罗兰老师对试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且给予无私帮助,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孙贝贝老师,四年的大学生活孙贝贝老师总是在指引着我前行,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也正是有了孙贝贝老师的推荐,我才有幸接触农药专业的核心,才有幸师从王智教授。
另外,李继成师兄、徐路明师兄、刘振邦师兄、董立峰师兄、李慧明师姐在试验过程中,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赵燕春同学总能协助我解决,我同高阵阵同学、孔祥龙同学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让我收获很多,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多年来默默的关心和期待伴我走过了漫长的求学之路,他们寄予的殷切期望,成为我勤奋学习的不竭动力,他们是我宝贵的财富!
17
参考文献
[1] 郑斐能.我国农药应用前景[J].农药市场信息,2004(8):3-5.
[2] 纪明山.农药在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31-33. [3] 沈齐英,沈秋英.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11(1):56-60.
[4] 屠予钦,李秉礼.农药应用工艺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3-189. [5] Thomtorn J. Implementing green chemistry. An environmental po1icy for sustainability [J]. Pure Appl Chem,2001,73(8): 1231-1236.
[6] Alan Knowles,商建,刘峰.安全农药剂型和农药助剂的发展趋势[J].世界农药,2011,33(4):52-56.
[7] 冷阳.我国农药制剂的动态及发展趋势[J].世界农药,2010,32(S1):19-21. [8] 王正权,王大翔.新世纪的农药发展趋势[J].农药,1999,38(10):7-9.
[9] Tadros Th F.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M].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Vienna,1998,169–190.
[10] 徐妍,张政,吴学民.高性能表面活性剂在农药悬浮剂中的应用[J].农药,2007,46(6):374-378.
[11] Butt H J,Berger R,Bonaccurso E,et al. Impact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n Interface and Colloid Science [J].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7,133 (2): 91–104. [12] 林雨佳,高彬,刘立栓.高浓度悬浮剂研发和生产中问题与对策[J].世界农药,2010,3(9):1-6.
[14] 张少武,弥华锋,曹巧丽,等.一种苯醚甲环唑与多菌灵复配的杀菌组合物:CN,101524077A[P].2009-09-09.
[13] 彭志源.中国农药大典[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79-282. [15] 张乐斌.我国农药制剂现状及发展设想 [J].安徽化工,2011,37(3):1-4. [16] 刘步林.农药剂型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301-342.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G/T 2467.1-2467.20-2003.农药产品标 准编写规范[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8] 孙绪兵,王亚廷,王凤芝,等.10%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的研制[J].农药,2007,46(11):
18
749-751.
[19] 冯建国,李伟,王秀秀.表面活性剂在农药悬浮剂中的应用[J].中国农药,2009,4:38-43.
[20] 郭武棣.液体制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96-218.
[21] 张小军,张宗俭.三角坐标法在25%噻虫嗪WDG配方优选中的应用[J].现代农药,2008,7(2):17-19.
[22] 马俊凯,欧晓明,步海燕,等.正交试验法在10%茚虫威悬浮剂表面活性剂选择中的应用[J].现代农药,2009,6:15-18.
[23] 路福绥.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J].农药,2000,39(10):8-l0.
[24] 李青青,李继平.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6(6):25-26.
[25] 庄占兴.氟铃脲悬浮剂加工原理及其性能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6.
1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悬浮剂的研究与开发(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