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新闻写作
一、文题展示 小试牛刀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
1.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2.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义的活动等。
3.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二、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本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给学生的新闻写作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改进!
《记承天寺夜游》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
遂(suì) 寝(qǐn) 相与(yǔ) ..
藻(zǎo) 荇(xìng)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4.古今异义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
用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 5.词类活用
.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6.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文章最后一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拓展延伸: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在文言积累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立足课内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注重文言语句的积累。我觉得这两个环节是成功的,我把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进行分组竞赛,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字词句,而且课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也说得很多。有点感觉不好的是学生不能像平常一样自如兴奋,而在要求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时,我想我完全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而我仅让学生说出而已,这在教学处理上过于浅显。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 大赛获奖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