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试题库(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79.------------------返回试题

[答] 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是脂肪酸从胞质到线粒体的转运,所以肉碱-酰基转移酶Ⅰ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乙酰 CoA生成丙二酸单酰CoA。丙二酸单酰CoA可促进脂肪酸合成,抑制肉碱-酰基转移酶Ⅰ的活性,这样当脂肪酸合成旺盛时,脂肪酸的分解必然会停止,如此 进行两条相反途径的协同调控。

80.------------------返回试题

[答]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植物中是在叶绿体及前质体中进行,合成4~16碳及16碳以上的饱和脂肪酸。动物是在胞液中进行,只合成16碳饱和脂肪酸,长于16碳 的脂肪酸是在内质网或线粒体中合成。就胞液中16碳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来看,与β-氧化过程有相似之处,但是合成过程不是β-氧化过程的逆转, 脂肪酸合成和脂肪酸β氧化的异同可归纳如下:(1)两种途径发生的场所不同,脂肪酸合成主要发生于细胞浆中,分解发生于线粒体;(2)两种途径都有一个中 间体与载体相连,脂肪酸合成为ACP,分解为CoA;(3)在两种途径都有4步反应,脂肪酸合成是缩合,还原,脱水和还原,脂肪酸分解是氧化,水合,氧化 和裂解。虽然从化学途径二者互为逆反应。但他们的反应历程不同,所用的辅助因子也不同;(4)两种途径都有原料转运机制,在脂肪酸合成中,有三羧酸转运机 制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浆,在降解中,有肉碱载体系统将脂酰CoA从细胞浆转运到线粒体;(5)两种途径都以脂肪酸链的逐次轮番的变化为特色, 在脂肪酸合成中,脂肪酸链获得2碳单位而成功延伸,在降解中则是以乙酰CoA形式的2碳单位离去,以实现脂肪酸链的缩短;(6)脂肪酸合成时,是以分子的 甲基一端开始到羧基端为止,降解则是相反的方向,羧基的离去为第一步。(7)羟酯基中间体在脂肪酸合成中是D-构型,但是在降解中为L-构型;(8)脂肪 酸合成由还原途径构成,需要NADPH参与,脂肪酸分解由氧化途径构成,需要FAD和NAD+的参与;(9)在动物体中,脂肪酸合酶是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 功能酶,而脂肪酸的分解是由多种酶协同催化的。以上是胞液中脂肪酸合成过程和在线粒体中β-氧化作用的重要异同之处。在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合成反应是β- 氧化反应的逆过程。

81.------------------返回试题

[答] 血浆脂蛋白有两种分类法: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超速离心法可根据脂蛋白的密度不同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电泳法主要根据脂蛋白的形状、大小和带电多少不同而在电场中有不同迁移率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 白和乳糜微粒四类。两种分类法相对应的名称及各种血浆脂蛋白的来源、化学组成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见下表。 分类 电泳分类 CM preβ-LP β-LP α-LP 密度分类 CM VLDL LDL HDL

来源 小肠粘膜细胞 肝细胞 血浆 肝、小肠 化学组成特点

主要生理功能 富含TG(占80%~95%) 富含TG(占60%~70%) 富含Ch(占48%~50%) 富含蛋白质(占80%~95%)

转运外源性TG及Ch 转运内源性TG 转运内源性Ch 逆向转运Ch

82.------------------返回试题

[答] 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转化为丙二酸单酰-CoA,后者是脂肪

酸合成的重要起始物之一,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 成中的限速步骤,是脂肪酸合成调控的关键所在,在脊椎动物中,脂肪酸合成的主要产物,软脂酰-CoA使该酶的反馈抑制剂,当线粒体乙酰-CoA的浓度增 高,ATP也增高时,柠檬酸从线粒体释放出来,转化为细胞液乙酰CoA,同时成为乙酰-CoA羧化酶活化的别构信号。乙酰-CoA羧化酶还受由胰高血糖素 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激发的磷酸化修饰的抑制。它的活化型为乙酰-CoA羧化酶的聚合物,当磷酸化时这个聚合物解离成为单体,遂失去活性。可以说,乙酰 -CoA羧化酶的活性取决于二者平衡的调控,柠檬酸把平衡引向聚合一侧,也就是促进脂肪酸合成,软脂酰-CoA则把平衡引向单体一侧,就是抑制脂肪酸合 成,软脂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产物,它的作用可以称为反馈抑制。

83.------------------返回试题

[答]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在肝和小肠粘膜细胞中合成。至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apo,主要包括:apoA、B、C、D、E等 5类。其中,apoA又分为AI、AⅡ、AIV;apoB又分为B100及B48 ;apoC分为CI、CⅡ、CⅢ,CⅢ根据其所含唾液酸的数目又分为CⅢ0、CⅢ1、和CⅢ2; apoE根据其组成及等电点不同分为El、E3、E4。绝大多数apo的一级结构已经阐明。不同脂蛋白所含的apo不同。载脂蛋白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一定特 点,往往含有较多的双性α-螺旋结构,分子的一侧极性较高,可与水溶剂及磷脂或胆固醇极性区结合,构成脂蛋白的亲水面,分子的另一侧极性较低,可与非极性 的脂类结合,构成脂蛋白的疏水核心区。apo的主要功能如下: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结构。apo大多具有双性α-螺旋结构(amphipathic α-helix),沿螺旋纵轴同时存在亲脂非极性面和亲水的极性面,有利于结合脂质和稳定脂蛋白结构。②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如apoCⅡ是脂蛋 白脂肪酶(LPL)不可缺少的激活剂;apoAI则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的激活剂;apoAⅡ有激活肝脂肪酶(HL)的作用等。③参与脂 蛋白受体的识别,如apoB100及apoE参与LDL受体的识别;apoAI参与HDL受体的识别;apoE参与apoE受体的识别等。由于各种脂蛋白 主要通过受体途径代谢,因此apo影响和决定着脂蛋白的代谢。④参与脂蛋白间的脂质交换,脂质交换蛋白(LTP)包括: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促 进CE从HDL转移至VLDL-IDL及LDL,磷脂转运蛋白(PTP),促进PL从CM和VLDL转移至HDL。

84.------------------返回试题

[答] 影响和调节胆固醇合成主要因素是:①饥饿与禁食使HMG-CoA还原酶合成减少,活性降低.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②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酸膳食后,肝 HMG-CoA还原酶活性增高,胆固醇合成增多。③胰岛素能使HMG-CoA还原酶合成增多,从而增加胆固醇合成。④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能抑制 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

85.------------------返回试题

[答] 乳酸完全氧化时,首先转变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乳酸 + NAD→丙酮酸+NADH?H+ (细胞质中进行),丙酮酸+ NAD→乙酰辅酶A+ NADH?H+ (线粒体中进行),1摩尔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生成2摩尔CO2 、3摩尔NADH?H+、1摩尔FADH2 、1摩尔GTP。1摩尔乳酸完全氧化产生ATP数=2.5×5+1.5×1+1=15;丙氨酸氧化时,首先1摩尔丙氨酸与1摩尔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作用 下生成1摩尔丙酮酸、1摩尔谷氨酸。谷氨酸脱氢重新转变成α-酮戊二酸并生成1摩尔NH4+ 和1摩尔NADH?H+。丙酮酸氧化过程同上述,1摩尔丙酮酸完全氧化产能2.5×4 +1.5×1+1=12.5摩尔的ATP。另外从丙氨酸上

脱下的氨对机体是有毒害的,必须转化成尿素给予清除。合成1摩尔尿素需要2摩尔的氨、1摩尔 CO2、并且消耗4摩尔的ATP(实际消耗3摩尔ATP,断裂4个高能磷酸键),这样清除1摩尔的氨,相当于消耗2摩尔ATP,所以1摩尔丙氨酸完全氧化 可产生ATP数=12.5+2.5-2=13摩尔;通过计算可知等摩尔的丙氨酸、乳酸和丙酮酸完全氧化时,乳酸产能高于丙氨酸,丙氨酸又高于丙酮酸。

86.------------------返回试题

[答]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α-酮戊二酸可为谷氨酸族氨基酸提供骨架原子,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精氨酸;中间体草酰乙酸可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 酸、苏氨酸、赖氨酸提供骨架原子。糖酵解中的中间体丙酮酸和甘油酸-3-磷酸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碳骨架的来源。糖酵解中的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和戊糖磷酸途径中的赤鲜糖-4-磷酸是植物、微生物体内合成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碳骨架的直接来源;戊糖磷酸途径生成的核糖-5-磷酸是组 氨酸合成的重要前体。

87.------------------返回试题

[答] 尿素循环中生成的延胡索酸需经过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然后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天冬氨酸,再进入尿素循环中;三羧酸循环提供尿素循环所需的ATP和CO2

88.------------------返回试题

[答] 1mo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产生1 mol NADH,、1摩尔a-酮戊二酸和1摩尔氨,a-酮戊二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转化变成草酰乙酸,伴随产生2mol NADH?H+,1mol FADH2 和 1mol ATP; 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产1摩尔乙酰CoA和1摩尔NADH?H+,1摩尔乙酰CoA进一步氧化成CO2、 H2O,可产生10 mol ATP。这样1mol谷氨酸氧化成CO2、 H2O和氨形成ATP总量为10 +3×2.5+ 1×1.5+1=20 mol ATP, NH3 合成尿素,消耗了3 mol ATP,故谷氨酸彻底氧化成CO2、 H2O和尿素同时净合成17mol ATP。

89.------------------返回试题

[答] 细胞内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另一条是补救途径。对于B细胞,由于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所以未融合的B细胞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对于肿 瘤细胞,因为是HGPRT缺陷型,因而它不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核苷酸;又因为选择性培养基HAT中含氨甲蝶呤,它是叶酸的拮抗剂,叶酸是嘌呤和嘧啶核苷酸 从头合成途径中转移一碳单位的辅酶(四氢叶酸)的来源,所以氨甲蝶呤抑制了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这样未融合的肿瘤细胞也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和繁 殖,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才能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中利用补救途径合成核苷酸,从而生长和繁殖。

90.------------------返回试题

[答] 通过放射自显影方法,在复制开始时,先用低放射性的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大肠杆菌。经数分钟后,再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的3H -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标记。这样在放射自显影图上,复制起始区的放射性标记密度比较低,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就较低;继续合成区标记密度较高,银 颗粒密度也较高。对于枯草杆菌、某些噬菌体和高等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等许多DNA来说,都是双向复制,所以银颗粒的密度分布应该是中间密度低,两端密度高; 而对于大肠杆菌噬菌体P2、质体和真核细胞线粒体等

某些DNA来说,复制是单向的,则银颗粒的密度分布应该是一端高、一端低。

91.------------------返回试题

[答] 首先,所有研究过的DNA聚合酶都只有链延伸活性,而没有起始链合成的功能。相反,RNA聚合酶却具有起始链合成和链延伸的活性。另外,一系列实验提供了 有关的证据:例如在体外试验中,噬菌体M13单链环状DNA在加入一段RNA引物之后,DNA聚合酶才能把单链环状DNA变成双链环状DNA;同时发现如 果加入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平,也可以抑制M13 DNA的复制,如果加入RNA引物再加利福平,DNA的合成不被抑制;还发现新合成的DNA片段5′端共价连接着RNA片段,如多瘤病毒在体外系统合成的 冈崎片段5′端有长约10个残基的以5′-三磷酸结尾的RNA引物。

92.------------------返回试题 [答] 按照Watson-Crick模型,每3.4nm(或3.4×10-3μm)含有10对核苷酸,那么该DNA含有:1100×10╱3.4×10-3≈3.24×106(核苷酸对) 所以其复制体的链增长速度为:3.24×106╱40×60≈1350(核苷酸/秒)。

93.------------------返回试题

[答] 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利用培养基中的14N合成DNA,第一代DNA双链都是14N-15N杂合DNA分子。第二代分别是以第一代中的14N和15N链作 为母链合成新的DNA,所以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DNA分子之比为1:1。第三代中的14N和15N母链的分子之比是3:1,所以 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DNA分子之比应为3:1。

94.------------------返回试题

[答](1)DNA → DNA, 其中DNA半不连续复制需要DNA聚合酶III、DNA聚合酶I和DNA连接酶;DNA修复合成需要DNA聚合酶I、DNA连接酶。(2)RNA → DNA, RNA指导下反向转录合成DNA需要逆转录酶。(3)RNA合成包括:DNA → RNA,以DNA为模板转录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RNA → RNA,以RNA为模板合成RNA需要RNA复制酶; RNA → DNA → RNA需要RNA转录酶和RNA聚合酶。

95.------------------返回试题

[答]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α、β、γ、δ、ε五种,均具有5′→ 3′聚合酶活性,DNA聚合酶γ、δ和ε有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α和β无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α用于合成引物,DNA聚合酶δ用于合成 细胞核DNA,DNA聚合酶β和ε主要起修复作用,DNA聚合酶γ用于线粒体DNA的合成。

96.------------------返回试题

[答]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转录过程大致可以模板的识别、转录的起始、转录的延伸和终止4个阶段。RNA聚合酶在ζ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然后在与 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DNA双链局部被解开。在转录的起始阶段,酶继续结合在启动子上催化合成RNA链最初2~9个核苷酸。随后ζ亚基即脱离核心酶, 并离开启动子,起始阶段至此结束,转录进入延伸阶段。在延伸阶段核心酶一直沿着DNA分子向前移动,解链区也跟着移动,新生RNA链得以延长,直至RNA 聚合酶识别DNA上的终止子,转录终止,酶与RNA链离开模板。核心酶具有基本的转录功能,对于转录的全过程都

是需要的,而识别启动子和起始转录还需要ζ 亚基,识别转录终止信号和终止转录还需要终止因子Nus A 参与。

97.------------------返回试题

[答]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在ζ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单独的核心酶也能与DNA结合,ζ因子的存在对核心酶的构象有较大影响,极大降低了RNA聚合 酶与DNA一般序列的结合常数和停留时间。RNA聚合酶可通过扩散与DNA任意部位结合,这种结合是松散的,并且是可逆的。全酶不断变化与DNA结合部 位,直到遇上启动子序列,随即有疏松结合转变为牢固结合,并且DNA双链被局部解开。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它们的RNA聚合酶也更为复杂。真核 生物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类:RNA聚合酶I 转录45SrRNA前体,经转录后加工产生5.8SrRNA,18SrRNA和28SrRNA。RNA聚合酶II转录所有的mRNA前体和大多数 SnRNA。RNA聚合酶III转录所tRNA,5SrRNA等小分子转录物。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转录过程大体于细菌相似,所不同的是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有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98.------------------返回试题

[答]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由RNA聚合酶I、II、III进行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 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由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 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99.------------------返回试题

[答] 在遗传密码被破译后,由于有61个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人们曾预测细胞内有61种tRNA,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细胞内只有50种左右,Crick因此提出了摇 摆假说,并合理解释了这种情况。根据摇摆性和61个密码子,经过仔细计算,要翻译61个密码子至少需要31种tRNA,外加1个起始tRNA,共需32 种。但是,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内,由于基因组很小,用到的密码子少,因此叶绿体内有30种左右tRNA,线粒体中只有24种。

100.------------------返回试题

[答] 无细胞翻译系统指保留蛋白质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胞抽取物。无细胞系统要包含以下成分:核糖体、各种tRNA、各种氨酰-t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的起 始因子和延伸因子以及终止释放因子、GTP、ATP、20种基本的氨基酸。常见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大肠杆菌无细胞翻译系统、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 统、麦胚无细胞翻译系统和某些肿瘤细胞制备成的无细胞翻译系统。

101.------------------返回试题

[答]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差别有:(1)原核生物翻译与转录是偶联的,真核生物要将细胞核内转录生成的mRNA转运到细胞质才能进行 蛋白质合成,因此,转录和翻不可能偶联。(2)原核生物肽链的合成是从甲酰甲硫氨酰-tRNA开始的,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是从甲硫氨酰-tRNA开始 的。(3)原核生物肽链合成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生物化学试题库(6)在线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试题库(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6528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