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语言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语言是人类还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和思维的工具;③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所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其次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各自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音节的构成。汉语的有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打头的辅音是声母,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整个音节的音高。
第一章 汉字:
了解汉字的结构首先要知道笔画、偏旁、独体字、合体字这些基本概念。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传统上把汉字的基本笔画分为八种,即:横、竖、撇、点、捺、提、钩、折。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义或表音的单位。构成会意字的两个或三个偏旁利用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或意义关系来表示词义。构成形声字的两个偏旁被分别称为形旁和声旁,形旁用来表示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或类别,声旁用来表示词的读音。传统上所说的独体字是囫囵一体,分拆不开的,如果拆开的话,都是笔画不成字,六书中所说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传统上所说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六书中所说的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表形、表意、表音、音义兼表。象形字是用表形的方法来记
录语言。指事字和会意字用表意的方法来记录语言。假借字是用表音的方法,即借用同音字的方法来记录语言。形声字是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来记录语言。至于转注字,它是汉字记录汉语同义词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为了说明同义关系而采用同一部首。在六种表词法中,涉及到造字法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在现行汉字中大约有8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共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其中左形右声是形声字的基本形式,数量最多。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有助于人们认读汉字,但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和形旁的表意作用有很大局限性。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再表音,如,“臀、淀、墅”的读音与“殿、定、野”的读音全然不同。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不再表意,如“辈、鼻、淑”与“车、自、水”的意义联系人们已经全然不知。有的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和表意功能全丧失了,如“答、斯、颁”等字。除了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和形旁的表意作用有局限外,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在字形结构中位置不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形声字的表音表义作用。
汉字的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整理基础上,制定各项有关标准,做到现行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二章 词汇: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语的最小语法单位。语素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按构词功能,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按构词位置,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和“最小的”是用来判断词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语法特点。“独立运用”指的是可以单说和单用。单说是可以独立成句,单用就是单独作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在组句中可以自由地被替换用。虚词大多不作句子成分,也不能单说,但是它们具有语法意义,能够帮助实词组织句子或者表示语气,它们也是大于语素的造句单位。判断虚词可以采用抽取法,在一个句子中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单位都是词,抽出这些词,剩余下来的就是虚词。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和是否是“最小的造句单位”这两个语法特点,一头划清了词和语素的界限,另一头划清了词和短语的界限,它们是判断词与非词的主要根据。词在语音上的特点是:词具有完整、固定的语音;在词的语音结构中,音节和音节之间一般没有明显的停顿,只有词的末尾才可以停顿。词在语义上的特点是:词义具有整体性和专指性,一般不等于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根据这一点有时可以区别词和短语。例如:‘红花’指“红颜色的花”时。是短语;指“可用来入药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时,是词。“吃醋”指“食用一种酸味的调味用的液体”时,是短语;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时,是词。词的不可扩展性和词的专指性有时是矛盾的,例如“睡觉”、“洗澡”、“打架”可以扩展,但是鉴于词义的专指性,,所以承认它们是离合词。“大干、高举、猪鬃”等虽然意义上没有专指性。但是结构上不可以扩展,所以承认它们也是词。
词、语素、汉字、音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列成下表:
性质 例子 词 语素 汉字 音节 人 1 1 1 1 人民 1 2 2 2 葡萄 1 1 2 2 葡萄糖 1 2 3 3 巧克力 1 1 3 3 花儿 1 2 2 1 语素是构词的单位,词是造句的单位。在语素和词之间既存在着共时的区别,又存在着历时的联系。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语素一身二任:在构词时是语素,在造句时是词。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单音节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即使能独立运用的语素也往往通过构成词后才用造句。例如“人”和“民”,在古汉语中既是语素又是词,
26
都可以用来造句。在现代汉语里“民”不能单独用来造句了,只能作为语素去构词。“人”既可以单独用来作造句的单位,也可以用来作构词的单位,如“人民、人间、人类、工人、军人、爱人”等。汉语中单音节语素生命力最强,起决定作用。一个单节语素在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这是最基本的形式。由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在书面上写成两个汉字或几个汉字。这时单独的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一个不能单独表意的音节。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记录儿化韵的“儿”字,它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单纯词包括五类:①单音词;②联绵词;③音译词;④拟声词;⑤叠音词。其中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所谓双声,即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蜘蛛、批把、蜘队桔据、忐忑、尴尬。所谓叠韵,即两个音节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及韵尾相同。例如:晴蜒、萝卜、徘徊、蹉跎朦胧、窈窕。联绵词也有既不双声又不叠韵的。例如:芙蓉、鸳鸯、蜈蚣、玛瑙、垃圾。妯娌。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在构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叫词根,粘附在词根的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叫词缀。根据词根、词缀的结合情况,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三种类型。由词根与词根组合的复合词分为六种类型:并列式、偏正式、陈述式、支配式、补充式、名量式。由词根与词缀组合成的派生词,根据词缀的不同位置分为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由词根重叠构成的合成词,如爸爸、娃娃、姐姐、妹妹、刚刚、偏偏、仅仅等,它们可以拆开来单说单用,“刚”和“刚刚”意思相同。我们要注意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式单纯词的区别。
关于词义的性质,可以概括为:(1)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2)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3)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词义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词义产生的基础。“神、鬼、地狱”等,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虚幻的反映,虽然它们不是物质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但是它们确实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所以词义会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作为个体的人,由于年龄、经历、文化程度、阶级地位等条件不同,所以尽管对事物或现象的称谓是共同一致的,但是对词义所具有的内涵的了解也往往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有一个概括的过程,而词义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抽象、概括的结果。尽管事物或现象千差万别但是词义所反映的仅仅是某一类事物或现象共有的一般属性。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所不同的仅仅是概括的范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只有语法意义的虚词也有它的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并不排斥它的实指性功能。词义的概括性表现在词义的存储状态下,而词义的实指性则在词的使用状态下表现出来。词的言语意义都具有明确的实指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
词义的明确性是指词义确切地指称了或表述了什么。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在指称或表述某一对象时与另一个词所指对象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大多数词义是明确的。因为被词义所反映的自然界、社会和思想意识中的对象,绝大多数特征清楚,不同对象之间界限分明,而人们也清楚地认识了它们,所以形成了清楚、明确、毫不含糊的词义。语言之所以有模糊性,是因为我们在用离散性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时,造成边界不明。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渐变的,具有连续性,例如时间、空间、程度等等,在它们中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因而标志这些事物的词义之间也划不出绝对的界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需要明确表达时则明确表达,在需要模糊表达时则模糊表达,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词来说,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在词典里表现为义项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就词的某一个义项来说,其理性意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其感性意义的变化有杨升和贬降两种情况。词义的扩大,指的是词义的限定性因素减少,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从小到大。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义的限定性因素增多,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从大到小。词义的转移,指的是词义的关键因素改变了,词的指称对象全然不同了。词义的扬升指词义由原先表示中性意义或贬义转变为表示褒义。词义的贬降指词义由原先表示中性意义或褒义转变为表示贬义。
多义词的若干个义项之间有一个是基本义,其他是转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借代义。所谓基本义指的是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当人们遇到这个词时不需要具体语境首先就能想到的意义。引申义指的是没有通过比喻、借代等途径,由联想作用而产生的词义。比喻义是词或短语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词义。
比喻义产生的根据是相似性联想。借代义是词或短语的借代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借代义产生的根据是相关性联想。
要注意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按照词形分为同音异形词和同音同形词两类。同音异形词由于书写形式不同,所以很容易与多义词分开。同音词中的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的区别在于词所代表的意义现时是否有联系。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一词多义,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毫无联系的,虽然词形相同,但不是一个词,它们是同形同音词。
词汇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构成。”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构成基础,具有稳定性、普遍性、能产性等特征。一般词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和熟语。新造词指的是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新创造出来的词,它所指的对象是新的,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形式也是新的。古语词就是从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词语,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两类。方言词在这里不是指只通行于某一方言区域、为该方言所特有的词语,而是指那些已经被吸收进普通话词汇系统,成为普通话词汇一部分的词语。称之为方言词,仅仅是说明这些词语的来源。外来词也叫音译词、借词,是指从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专业词指的是各种学科、各种行业的专门用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成语是长期可用的、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成语的习用性表现为世代相传、流传久远。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指的是大多数成语的意义并非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整体意义。成语的结构及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换用、增减成分或颠倒词序。成语的构造比单词复杂,涵义也远比单词丰富,可是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与单词的功能相同,都充当造句单位。
27
词汇的规范化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新造词语的规范。②古语词的规范;③方言词的规范;④外来词的规范。
第三节 词的构成
一、 单纯词 (一)什么是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二)单纯词的种类
1、单音节词: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如:人、手、口、刀
2、多音节词:由多音节语素构成,组成多音节词的每一个字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①联绵词:螳螂、蝙蝠、仿佛、蟋蟀、玲珑
②音译词(外来词):英特尔、摩托、雷射 ③拟声词:哗啦、淙淙、噼里啪啦 ④叠音词:依依、缓缓、徐徐、姥姥
二、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每一个语素都表示意义。 (一)合成词的作用:
1、指义明确如:(1)道,是多义词,如果加上一个字如“道德”“道路”“道理”“道观”所指意义就更明确了。(2)易,也是多义词,加上一个字如“容易”“交易”“易帜”指义就明确了。
2、念说顺口汉语宜用偶数来结合,所以有些单音节词,因为要凑成偶数,往往加上一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的字。如:睡眠、行走、道路、动静、开关 (二)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1、并列式
①两个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语素平列在一起构成的词,如:牙齿、生产、战斗、丰富、美丽——这些词大都保持着语素原来的意义,但也有例外。如:看——看见,走——奔走,意义就不大一样。
②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反衬词)。有的含有两个语素的意义:如:出纳、买卖、呼吸、进退、黑白、朝夕、荣辱。有的只偏重一个语素的意义:如:动静(偏重“动”)、忘记(偏重“忘”)、安危(偏重“危”) 2、偏正式:两个语素有修饰与被修饰或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①定中:飞机、大门、青草、桃花 ②状中:狂欢、跃进、瓜分、痛哭
3、补充式(述补式):两个语素有补充与被补充关系。如:说明、推广、提高、纠正、认清
4、支配式(动宾式):两个语素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如:出席、注意、留神、得罪、司机、司令、 养眼、健身、谈话
5、陈述式(主谓式):两个语素有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地震、事变、锋利、理亏 6、重叠式:两个语素叠加,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人人、件件、想想、缓缓
7、名量式:由表示人或事物的语素与表示人或事物量化的语素构成。如人口、车辆、书本8、附加式:由自由的或半自由的语素与不自由语素构成。附加式依不自由语素的位置可分为前缀式、后缀式与中缀式。前缀式 :老虎、阿姨、第一、小孩;后缀式:桌子、叶儿、老虎、木头、作者、画家、水手、软绵绵、圆咕隆咚;中缀式:吃不消、看不起
——有的合成词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体育场、宇宙飞船。
第三章 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则。现代汉语的语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语法单位有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语法是词、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律。汉语语素和语素构成合成词,词和词构成短语,词和短语构成句子等,表面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都有一定规律。例如:“子”读轻声时,与别的语素构词时必须放在后面,“椅子、屋子、帽子”等具有名词性特点;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加上轻声“子”后,例如“盖子、桌子、尺子”等也变成名词的标志;可以说很美、很漂亮,却不能说很打、很打扫。这就反映了词语搭配的一种规律,即程度副词常修饰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动词;名词一般受物量短语修饰,而不是受副词修饰;可以说“把困难踩在脚下”,而一般不说“把青春愿意献给祖国”,因为汉语中用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能出现
28
在处置性动词之前,而不能用在能愿动词之前。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类划分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标准。
①组合能力,也就是词的搭配能力;是指某类词可以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组合后发生什么结构关系。例如:电视、手机、椅子,可以受物量短语修饰,构成定中关系,如:一台电视,一部手机、一把椅子等,但不能受不、非常、很等副词的修饰,因此我们把它归类为名词;而漂亮、伟大、健全则相反,不能受物量短语修饰,却可以收不、非常、很等副词修饰,因此我们把它归类为形容词。
②语法功能,指词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哪一种句子成分;据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并且意义比较实在;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例如:月亮、人民、完成、前进等。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也比较虚,只能帮助实词组合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的、了、呀、吗。
③词的形态,一、词性标志,例如:盖子、听头等,其中子、头可以看做名词的标志;我们、他们等,其中们是复数的标志。二、能否重叠,按什么方式重叠。例如:研究、学习等,可以重叠为研究研究、学习学习,而老实、干净等则是老老实实、干干净净、因此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志。
词类之间的区别十分清楚,但是就某些具体的词类来说,有可能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法特性,而在词汇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例如:“领导、工作、发明、贡献、代表”等兼属名词和动词;“科学、精神、经济、理想、幸福”等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丰富、繁荣、端正、稳定、明白”等兼属动词和形容词;“便宜、方便”兼属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兼属动词、副词、介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兼类词仅仅是就某个词的所有用法而言的,一旦进入具体的上下文,兼类词的词性也是单一的。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不同。兼类词是一个词,同形同音词是词义不同,词形相同的两个词或几个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不同,兼类词经常具备两类词或两类词以上的语法功能,而词类活用仅仅是一时的借用,它不改变原来的词性。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的格式叫短语。短语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也可以自己形成句子。短语的结构关系表现在词类、词序和虚词三个方面。分析短语的第一步是认定词性,其次是看各类词的前后次序如何,再其次是看各实词之间用没用虚词,如果用了,看用的是哪类的虚词。比如,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当中都是不用虚词帮助的。名词和名词之间如果不用虚词,可能是同位关系,也许是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如果用连词“和”帮助,就一定是联合关系;如果用助词“的”帮助,必定是偏正关系.动词十名词,一般是支配关系,但如果有了助词“的”,就只能是偏正关系了。
短语按照内部的结构关系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方位短语(可以包括在偏正短语中,也可以独立为一类)、量词短语(包括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以上短语有以结构关系命名的,也有以特定的标志词命名的。短语作为结构体是由直接成分组成的。多数短语一次只能划分出两个直接成分,少数短语一次可以划分出两个以上成分。例如:“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多项的并列短语;“推开屋门上床睡觉”,是多项的连动短语。
短语按功能分类是比照词类进行的,采用的名称也是词类的。短语的功能类型主要有三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短语的结构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层次,层次就是短语中词的组合顺序。这里请参照教材211——213页例子。 分析具有多层结构的复杂短语,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又称层次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是揭示短语的结构层次,按层次找出直接成分并指明结构类型。进行层次分析,要求由大到小层层切分,遇到二合的就二分,遇到多合的就多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在进行切分时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切分出来的各个片段必须是一个词或短语,有一定的意义; ② 切分出来的各个成分都必须具有语义搭配的可能性;③切分出来的片段搭配起来必须符合整个短语的意义。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前后有语音停顿并带着一定的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按照句子的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性质,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此外叹词、拟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按照句子的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及其结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它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构成的。单句成为复句的组成成分,就失去各自的独立性,称为分句。
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单句,可以在句子平面上一次区分出七种不同的句法成分,显示出句子的格局(句型),解释能力是比较强的。
我们在分析以上复杂单句时要综合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其中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独立语的构成情况,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况,主谓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双宾语的情况,宾语和补语的区别情况,兼语式和连动式作谓语的情况,复杂定语和复杂状语的情况,等等。
除了从语法的角度要熟练、准确地划分句子结构。我们还要从语意的角度掌握句式的变换,其中包括施事主语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变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等等。
对于主谓谓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常见句式,不仅要能够在复杂单句中进行成分分析,而且要求能够从理论上给予简要说明。
判断句子有无歧义,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看结构关系是否是固定;二是看语义关系是否模糊;三是看结构层次是否有几种切分的可能。
消除歧义大致上有以下四种办法:一是利用上下文;二是注意选用词语;三是注意调整安排语序;四是变换句式。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和结构上有密切关系的分句构成的。从结构上看,分句之间不能互作句子成分,如果互作句子成分就是一个单句,不是复句。许多复句有关联词语,但是并非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都是
29
复句,因为关联词语不仅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短语或单词。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全部出现,有的有省略。分清复句和单句有利于我们准确地判断复句中所包含的分句的数目。
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总分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除了总分复句,其他类型的复句都各有常用的关联词语,熟悉这些关联词语的用法有利于我们判断分句之间的关系。
分句数目在三个以上,结构层次在两个以上的复句,叫多重复句。在分析多重复句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二是要正确地确定分句的数目;三是要看准分句间的关系。
语法错误是指用词造句不符合语法规则,同时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语言习惯。由于我们从小就说汉语,具有丰富的有关汉语的感性知识,所以对某个格式的正误,是否符合语言习惯,可以根据感性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如果能够把这种感性知识和我们学到的语法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检查语法错误,就更为有利。检查句子的语法错误,除了可以对病句进行结构分析以外,还可以利用简缩法和类比法。例如:
“这次展出的雕塑设计在放大到两米至十多米后,将成为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 句子的主干是“雕塑设计成为风景名胜”,这个判断显然不恰当,应该在“风景名胜”之后加上“的装饰”。 句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1)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语序不当;④成分残缺和赘余;⑤句式杂糅。
第四章 修辞:
词语的修辞指的是选用和锤炼词语。在分析句中用的好的词语的修辞效果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口语词语的选用;(2)文言词语的选用;③准确恰当地选用最贴切的词语;④选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5)选用上下呼应前后配合的词语。
词语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是选择句式。为了突出重点,强调表达某个意思,往往变常式句为变式句、变主动句为被动句、变肯定句为否定句。下面我们主要讲变式句的修辞效果。一般说来,变式句的运用都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的移位成分,以满足表达上的特殊需要。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定语后置的变式句,状语前置或后置的变式句。例如:
①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
②终于过去了,中国人民哭泣的日子,中国人民低头的日子。(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日子》) ③桃源有一种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在沅河中可称首屈一指。(沈从文《桃源与沅州》) ④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⑤愣头磕脑的,他“啊”的一声,忽然全明白了。(老舍《骆驼祥子》)
③瑞宣晓得北平人的软弱,可是他也晓得在最软弱的人里也会有敢冒险去牺牲的,在亡了国的时候。(老舍《四世同堂》)
例①将谓语“鼓动”、咆哮”、“闪耀”分别置于主语之前,借以抒发屈原满腔的怒火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例②把谓语“终于过去了”提到主语之前,表达了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摆脱屈辱与压迫后的欣慰。自豪的感情。例③把“轻捷”、“稳当”、“干净”等定语后置,并分别予以停顿,除了突出这种小划子的特性和优点外。还创造出一种整齐的句式和舒缓的语气。例④把“阴森森的”从修饰“柏树林”的定语放到句后,另起一句,不但突出了阴暗的形象,而且突出了人的感觉——我们走进柏树林后感到阴森森的。例⑤把状语“愣头磕脑的”提到句首,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样子的神态。例⑤把状语“在亡了国的时候”后置加以强调,表达了瑞宣强烈的爱国情感。
修辞格是带有规律性的特殊的修辞格式。修辞格与一般的词语、句式选择不同的是,它总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格式来表达特定的修辞意义。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常用的16种修辞格,它们是:比喻、比拟、拈连、摹绘、反复、夸张、衬托、对比、对偶、排比、双关、借代、反语、仿词、析词、婉曲。首先我们要了解、识记每一种修辞格的特点。其次是要学会结合具体文意对修辞效果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从修辞格的表达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加强语势、增强形象。凝聚语义、增添情趣等四大类。加强语势类主要包括排比、层递。顶真等修辞格。这一类辞格主要通过加强语势,造成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或连绵不断、回环往复的语势来增强表达效果。增强形象类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绘等修辞格。这一类辞格主要通过增强对人和事物的描写作用,把人和事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突出语意,来增强表达效果。凝聚语义类主要包括对偶、反复、衬托等修辞格。这一类辞格主要通过能使语义凝聚到某一方面,使之突出,得到强调,来增强表达效果。增添情趣类主要包括拈连、仿词、析词、双关、反语、婉曲等修辞格。这一类辞格主要通过把话说得不同凡响,使人耳目一新,来增添话语的情趣,增强表达效果。我们在分析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这四个方面去细致体会。另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不管是连用、兼用,还是揉合在一起用,都要一一指明辞格;二是要学会结合具体的文意做具体、深入的分析,切忌说空话。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3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汉语基础》复习资料(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