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一些基础.也是实际地质工作的主要工作部分,学习资料的整理和地形地质的描述和野外试验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全区资料的整理.这个部分属于地质调查内业部分.包括资料整理和图片绘制等.最后上交成果. 3,2 地质剖面成图 剖面成果图编号[123204C5]
剖面图包括两个部分关凤沟-虹口镇-贾家沟剖面,七间房-高桥-石瓮子剖面.[剖面位置产考123204C3]
关凤沟-虹口镇-贾家沟剖面.其中A点海拔为1240米,位于北纬31.07. 59,42 .东经103.38. 23,05 .A1点海拔为1176米,位于北纬31.06. 26,67 .东经103.39. 45,47 .剖面全程为3588米[直线段],方位为142度.其中取了一些标高点依次海拔为;
1240,1252,1157,1127,1071,1029,1014,951,1010,1040,1059,1127.1176 剖面一共切穿3条大的断层,河谷一带岩层被河谷沉积物覆盖. 七间房-高桥-石瓮子剖面.其中B点海拔为987米,位于北纬31.08. 40,87 .东经103.43. 10,78 . B1点海拔为903米,位于北纬31.07. 42,46东经103.43. 51,31 .剖面全长为2093米[直线段],方位为149度.其中取的一些点海拔依次为;
987,1056,1090,1109,1003,1021,986,957,910,903.
选用合适的比例尺和原点标高,然后标注点号高程.用平缓的曲线连接起来.然后画出对应岩石和断层的区域.修理图件和图例就完成填图 14
二 地质灾害方面
1,石瓮子嘉陵江组灰岩顺层滑坡
滑坡立体示意图
该滑坡位于石瓮子地区,为典型单面山结构,山体高度为250到300米.为中厚层灰岩,其中有少量夹层.倾角为55到60度,公路位置如图中所示,走向为北东-南西走向.公路外侧为河流侵蚀形成的陡崖,高度为40米左右,公路与河流流向平行.滑坡面全长为450米,有充分的水源补给.
1,1以有道路工程的问题
滑坡所在地区的公路为县乡道路,是连接七间房地区和外界的最主要交通线,而该滑坡是本条路段地质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地段,公路开始修建时采用的是挖出内坡填筑外坡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在坡面修筑道路常用而且简便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顺层坡面的时候有很大的不 15
合理性,以至导致严重后果.
问题1在开凿道路的过程中会扰动坡面上面的部分,导致层面间
的粘结力下降.更加严重的是开挖过程中会切断部分层面,导致山体中的部分层面凌空失去支撑,会导致滑坡加剧.进而导致工程失事.
问题2 开凿的路基一般吧坡内侧的石料堆积在坡面外侧,以加宽路面和保护路基.但是在这个滑坡中反而会加重下面岩层层面的负担,路面挖开后雨水也更加容易沿着路基内侧进入岩层,导致层面粘聚力进一步下降.
问题3 河流对坡脚的冲刷作用也会导致坡面失稳,主要原因是应为岩层凌空,在顺层坡中往往成整体性下滑.这样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工程的处理设想.道路工程建设需要严谨而细致的前期调查,如果查明经过坡面为顺层坡,尽量修改设计方案避开坡面.如果不能避免或者造价更高则可以考虑坡面处理.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爆破开挖,要尽量少扰动上面的岩层.开挖后的石料填筑路基时在工程允许的条件下要尽量少的堆砌在下面的坡面上.路基内侧开挖排水沟,以保持排水畅通.
顺层滑坡一般采用浇筑挡土墙,在挡土墙下面采用抗滑桩,抗滑桩要打入整个滑坡面未被破坏的层面以下,并且保证一定的安全度.在基本垂直于层面可以考虑预应力锚固措施,和抗滑桩配合.通过分析外侧下游的岩土情况分析是否需要加固坡脚[与河流或者沟底接触的部分]
16
滑坡治理示意图
对于顺层滑坡坡面较缓坡时不必采用柔性防护网.对于柔性防护网适用于坚硬岩体的非顺层面,如该坡的另一面.在深溪沟一带的灰岩采用的柔性防护网经过检验非常实用.[由于没有具体考察和测量这部分关于顺层滑坡的讨论只有理论和概念,]
2 关于七间房-高桥的泥石流灾害的讨论
七间房地区的泥石流是典型的泥石流发育区有广阔空间和物质,
流通区为高桥地区的深切河谷,堆积区为何家山山外的平原地区.这是一个完整且经典的泥石流.但是对于灾害防治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发育区为七间房地区.海拔为1000到1300米,植被条件比较好.但是有断层通过,断层破碎带较宽,并且有次级小断层和褶皱带.这个区域为一个盆地地形,仅有东南有一条冲沟即到高桥的泥石流通道.发育 17
区面积约为3平方千米,主要为坡积物,角砾灰岩,页泥岩等.构成了泥石流的物质基础.
流通区为高桥地区,流通区全长为5.14千米,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泥石流沟的落差为566米,坡降比为0.11.在流通区有若干断层经过,破碎的岩石进一步补给泥石流.在构中的巨大滑坡阻塞冲沟,在一般降雨条件下不会发生大的灾害.但是在大的降雨量的条件下照成的后果将会成倍增加.
泥石流堆积区域为山前的平原浅丘,并且沟口正好有一个集镇在河道两边分布.对于这个泥石流的检测有较完善的管理,工程措施也在完善中.
3 对于调查区泉水出露和补给的讨论[以高桥向斜底部出
露的泉水为例]
在高桥下大约30米左右的地方有泉水的集体出露点.泉水的流量用
堰测法,这里为灰岩裂隙水,水质清澈,无异味,无可见固体杂质.泉水可口,清冽.水温和矿物质的指标本次实习未进行测定.
泉水出露的岩层为灰岩,在断层和褶皱的作用下坚硬的灰岩非常破碎,连通性也比较好.构成了地下水赋存的空间.地形方面;由于断层通过在山脉延伸方向的中心有条带状凹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方便,渗透率较高.在地质方面;这里是一个向斜,山体赋存的水向核部集中,不易流失.调查地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年降水量在1200MM左右.有丰富的降雨和丰富的植被涵养.以上的条件都是泉水出露非常有利的条件. 1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地质考察报告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