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学期三、四、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
摘要;
1、学习《学科教学建议30条》第一至六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2、传达市研训中心本学期语文工作重点。单元的整组教学是目前新课程实施中被忽略的一环,但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抓好整组教学意识的贯彻相当重要,所以本学期以此作为语文教研的一个重点,共同研究,争取有所成效,有所突破。
3、商讨学期活动计划。本学期“书香班级”的考评正式实施。大家阅读方案,对照实施,力求创新。“走班式导读”继续前行。及时跟进,及时交流,本学期将进行圆桌式的反馈交流,由老师带领,条件允许的话将作转播。教研活动的预设主题是“文本深度解读与设计”,侧重于对一个单元的解读与设计。
4、学习教导处关于备课的相关要求。新学期我们针对备课过程中的新情况,又有一些新的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落实。
摘要
第 1 页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教学困惑阐述。针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现阶段的情况也相当特殊,首先他们的心理已处在人生的第一个浮动期,所以对于学习真正能沉得下心来的人不多,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倦怠思想比较明显。作业需要老师的催促,口头作业根本不当作业看待。课堂走神现象相当普遍,就拿间断的间的读来说,课文中出现时老师都特别加以强调,作业中也出现了,但是在单元检测时,错误率仍高达50﹪。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比较薄弱。对于老师来说,作业批改的压力相当大,每天一套回作本要批,课堂作业本两天一次,同步练习两天一次,每周两篇小作文要批,两周一次大作文,加上草稿,也是每周一篇,两周一次的单元检测要批,因此压在老师身上的批改负担真的相当之大。
3、相应策略的探讨。面对这么多的来自各方的困惑,我们也提出了几条相应的策略。
第一是端正学生的学习认识,中小学的衔接应该邀请一位与六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的优秀初中生给他们做一个讲座,讲讲中学的学习、中学的生活,让他们意识到今天的学习的重要性,小学学习的幸福感。
第二,在备课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三,对后20﹪也要辅导的措施,不能让他们掉队。
第 2 页
本次教研组活动,我们继续就赵耐芳老师在下周的三校联谊活动上的课《畅想世博》进行了讨论。
第一次试教下来,原来的设想不行。问题一学生不会有效地把握资料,而是整段整段的照背、照抄。问题二写作的点没找准,学生要么言之无物,要么直接从资料中摘抄,没有自己的感悟。
教研组讨论,决定取消小组合作的形式,重点从几个展馆入手,介绍展馆的外形特点和设计理念,以及想象参观体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写作指导,并且出示了一段介绍的范文进行指导写作。经过第二次的修改,课的答题思路清晰了,从众多展馆的欣赏中,捕捉学生对于上海世博的总体印象,采用有————————————————,有——————————————,有——————————,真是——————————。这样的句型进行写作练习。接着走近某一个展馆,仔细地观察,结合课前的了解,想象参观的体验,具体介绍某一个展馆。最后一个环节是抒写对于世博的期盼和祝福。
第二次试讲后,老师们肯定了课的思路清晰,但也提出这堂课,为了写而写,没有承载“世博”背后的厚重。
于是第三次修改。
顾老师建议加上一个个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们的付出,因为一座座独具匠心、精彩绝伦的展馆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才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场是视觉盛宴。王老师建议介绍一下申博的艰辛之路,通过对于上海世博会背后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而师傅刘老师提醒自己对于学生作文的临场点评。
第 3 页
在集大家智慧的基础上,最后加了一个小导游的环节,既是口语的练习,又将课堂上的练笔串联成文。
备注 摘要
1、学习《建议》。仔细研读《建议》,印象特别深的是第12条。对其中的一句“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感触比较深。针对这一点,联系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我们的点滴看法。结合新课标,课标中对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何抓住文本,深化教材,活用教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的拓展资源,需要大胆运用一些拓展方法和途径。
2、三单解析。;
第三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老师们普遍觉得文本所描述的时代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想借助资料补充的方式拉近距离。一方面让孩子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去找资料,另一方面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穿插。如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最后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发现这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在执教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
第 4 页
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然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词意。
基于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老师经过交流,觉得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本组文章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要及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利用资料,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实际情况,可以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让他们在多元视角的思辨中展现智慧的火花。
摘要;
1、学习《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新课程确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改的真正受益者,因此“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指向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三维目标可训练,可检测,可评估。可训练,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课后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来达到。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对语文知识与技能要有检测设计,用评估来指导方法或技巧,从而促成一种语文能力。
2、四单解析。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六下第四组的教材都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它与五年级
第 5 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小学下学期三、四、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