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母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了解母亲教子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2.结合相关事例,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

3.体会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人生的重要影响,感恩母亲。(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在她的关爱与教导下得以茁壮成长。著名学者胡适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抗战期间一直任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任北大校长等职。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背景资料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的代表,她的美好品德即便是在今天仍有教育价值。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胡适身上,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开明的母亲。她23岁守寡,直到46岁去世,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这篇文章就是胡适为纪念母亲而作。 3.字音字形

野蛮(mán) 文绉绉(zhōu) 宽恕(shù) 吹笙(shēnɡ) 摹画(mó) 拧肉(níng) ......抽屉(tì) 庶祖母(shù ) 锁匙(shi) 眼翳(yì) 绰号(chuò) 轻薄(bó) ......4.词语解释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气量: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质问:责问;依据事实来询问。 下流:本文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加以约束,使人不越轨。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5.阅读课文,初步思考:

(1)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我”怎样的情感? (2)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

明确:(1)作者记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的情形;充分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思路

1.通读全文,以时间为序,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

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段):写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层(5—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

第二层(8—11段):写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宽厚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特点。

第三层(12段):写母亲“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第三部分(13段):总写母亲给“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二)点评人物

1.课文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用“读了________的事,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的句式说一说。

明确:读了母亲每天叫“我”早起,催“我”去上学的事,我看到了一位谆谆教诲、严格督学的母亲。

读了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的事,我看到了一位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的母亲。

读了“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的事,我看到了一位责罚严厉、教“我”做人的母亲。

读了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的事情,我看到了一位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的母亲。

读了母亲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的事,我看到了一位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的母亲。

读了母亲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的事,我看到了一位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的母亲。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三件事是对“我”的管教(学习和做人);四、五件事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最后一件事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四、作业设计

对文中母亲的为人、教子的方式,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明确: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的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母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味《我的母亲》这篇散文的语言和情感之美。 二、自主预习

胡适在回忆母亲时,饱含着对她怎样的感情呢?从文中勾画出最让你动情的句子,请先读得动情后再说说你的发现。

例句:(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重与感激。(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朴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怜爱之情。

师:文章语言朴实,但平实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了深深的母爱,平实的语言更渗透着“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三、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言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用词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胡适的品性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示例: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明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二)写法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有人认为属于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作者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要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严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四、作业设计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请写一段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回报之情。

示例:你用母爱哺育了我的魂魄和躯体,你的乳汁是我思绪的源泉,你的眼神维系着我的生命之舟。拥有你仿佛载着阳光,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拥有你是我的幸福,感谢这一路上你的陪伴,感谢你,我的母亲,你是我最初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的主要语体特点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2.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感知母亲形象和作者情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母亲,感受她们人生的不易和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拓展延伸,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尤其成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我的母亲在线全文阅读。

2.我的母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9800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