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法国勒诺特式园林到景观与城市规划
城规12-1班 指导教师:赵晶
摘要: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逐步影响下,在法国园林造园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法国园林取得了相当大的改观。16世纪末,法国开始倡导更新园林艺术,并日益完善,最终使得17世纪中叶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出现,并发展到最高峰。本文主要论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历史进程及其代表人物、勒诺特式园林实际案例以及对于以后景观、城市规划的重大影响。主要将通过沃勒维贡特庄园和凡尔赛宫苑重点论述成熟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以及对以后法国的景观和法国的城市规划,甚至对于美国的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性主义哲学;轴线;城市规划
一、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
法国在接触意大利园林之前,法国园林还是以寺院或城堡为主。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空间相对封闭、植物材料较为单调,但是已经开始流行分隔空间、美化庭园的园林造型艺术。
法国园林的转变源于1494-95年查理八世的拿波里远征,带回了意大利的工匠,同时也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浪潮引入了法国。法国人汲取意大利园林的精髓,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意大利园林的成熟,它对于法国园林的影响扩展到了园林的布局上。将花园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
自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刻影响下,并经过法国造园师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法国园林逐步发展。到了16世纪末,出现了一批倡导园林艺术更新的造园先驱,使法国园林逐渐进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
二、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文化背景
法国古典主义根植于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荷兰哲学家和神学家斯宾诺莎以及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等人。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科学是一个归纳系统,反映在园林中,就是一切都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尽可能避免偶然性景物或出乎意料的效果。
图一
理性主义哲学反映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割据的不满。他们向往更加
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古典主义的早期阶段带有一些颂扬专制王权的色彩,资产阶级希望由国王统一全国,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而古典主义的成熟阶段更是加重了“王权”的思想,君主被看做是“理性”的化身,一切艺术都要把颂扬君主当做最高任务。此时资产阶级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已转变成专制君主的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充满了规则、明晰、严谨的理性主义色彩和恢弘雄浑的君王气概。
三、 法国古典主义的简要发展历程及主要人物代表
法国造园艺术要从两个杰出的更新园林艺术的倡导者——克洛德·莫莱和雅克·布瓦索开始。克洛德·莫莱出身于造园世家,家族为亨利二世,代表了一个造园时代。其父雅克是园艺师,后成为皇家造园师。作为第一位皇家造园师,克洛德参与了枫丹白露、丢勒里花园等花园的建造。克洛德是真正的刺绣花坛的开创者,他以绿篱和花草为材料,像刺绣一样在大地上描绘各种图案。他还出版了《皇家花园》一书,率先采用黄杨做花纹,除保留花卉外,还大胆的使用彩色页岩或砂子做底衬,装饰效果更加强烈。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的宫殿相匹配的气魄,是法国园林的一个重大进步。从克洛德时代起,法国园林彻底摆脱了实用园林的单调与乏味。虽然还保留着原先的几何形构图,却使之成为更富于变化、更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并出现追求壮丽灿烂的古典主义倾向。克洛德去世两年后,著作《植物与园艺的舞台》由儿子安德烈出版。
克劳德的儿子安德烈也是著名的造园家,他是花境的创始者。他出版了《愉快的花园》一书,他还提出一条递减的设计原则,他十分重视透视手法的运用,但与盛行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不同,并不刻意追求更加深远的透视幻觉,而是寻求视线上景物之间比例的和谐,这也是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的差异之一。
而雅克·布瓦索是国王内廷贵族,后任路易十三的花园总管,与他的外甥一起兴建了凡尔赛最早的花园,并曾在王后的卢森堡花园以及丢勒里和圣日耳曼昂莱花园工作。布瓦索是法国园林艺术最辉煌时代的真正开创者,作品体现了新的美学观点。他强调花园的丰富而多样性,包括地形、布局和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形式与色彩的丰富性。变化应井然有序,均衡稳定。他也非常重视园林的选址。他认为:方形或矩形都由直线构成,会使园路既长且美,形成令人兴奋的透视效果。
勒诺特尔则是另外一个著名的造园师,他建造的沃勒维贡特庄园,成为法国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件划时代作品,他被誉为皇家造园师与造园师之王。
四、 勒诺特式园林
勒诺特式园林特征:1.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追求空间无限性,表现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是园林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尽管设有许多瓶饰、雕像、泉池,却并不密集,反而有简洁明快、庄重典雅之效。3.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有时需要起伏的地形,但高差不大,整体上平缓而舒展。4.水渠和喷泉是诺特尔式园林重要的特征之一。5.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的变化。乔木一般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丛林内又设有小型空间,体现统一中求变化。融变化于统一的思想。6.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在法国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适应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以追求鲜明、明快、富丽的效果。7.花格墙是勒诺特式园林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庭园局部构成。
五、 主要案例分析——沃勒维贡特花园、凡尔赛宫苑
(一)沃勒维贡特花园:
这个庄园是勒诺特尔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走向成熟。
图二
庄园的北部,坐北朝南,基座呈龛座形,四周环绕水壕沟和石栏杆,延续了中世纪城堡设计手法。府邸建筑为古典主义样式,严谨对称,正中是椭圆大厅上方饱满的穹顶,从中引出贯穿全园的中轴线。庄园入口在府邸北面,从椭圆形广场中放射出数条林荫大道。进入庄园后是矩形的前院,两侧是马厩、家禽饲养场、菜园等附属部分。花园在府邸的南面展开,由北向南逐渐延伸。
图三 花园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中心是一对200米宽的刺绣花坛,红色砂石衬托的黄杨纹样更加清晰,色彩对比强烈;角隅处点缀紫杉造型及各种瓶饰。东侧地形园林原先略低于西侧,勒诺特尔有意抬高东边台地的园路,使得中轴左右保持平衡,由此望去府邸更加稳定。第一
段以圆形水池结束。台地下方有东西向小水渠,长约120米。它与园路一起,形成花园中第一条重要的横轴,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花园的两侧。中轴两边各有一块草坪花坛,中央是矩形抹角的泉池。外侧园路在丛林树木的笼罩之下,形成适宜散步观景的甬道。
图四
第二段以称作水镜面的方形水池结束,南边的洞府或北边的府邸倒映在水面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由此南望,使二、三段落之间衔接更紧密。
图五
第三段花园在洞府背后的山坡上,并在山脚开辟出数层大台阶,中轴上的圆形泉池简洁朴实,花篮般的喷水绿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光彩夺目。随后是宽阔的斜坡草地,伴随着高大的树林,在坡顶上形成半圆形绿茵剧场。正中耸立着镀金的海格力士雕像作为全园的端点。
图六 全园的横向空间处理也是由高渐低逐步过渡。花园中没有大树,低矮的整形植物和花草构成的图案,使空间开朗明亮;抬高的园路和绿篱、绿墙,形成尺度宜人的散步和休憩角落,高大的林木形成的荫蔽空间,是相对亲切私密的游乐场所。
沃勒维贡特庄园的独到之处在于处处显得宽敞辽阔,又并非巨大无垠。空间划分和各个花园的变化统一精确得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园要素井然有序,避免互相冲突和干扰。刺绣花坛占地很大,配以富丽堂皇的喷泉,在中轴上具有主导作用。地形处理精心形成不易察觉的变化。水景起着联系与贯穿全园的作用,并在中轴上依次展开。围绕花园的绿墙布置的美观大方。序列、尺度、规则等时代特征经勒诺特尔的处理达到不可逾越的高度。 (二)凡尔赛宫苑:
真正使勒诺特尔名垂青史的作品是凡尔赛宫苑,它规模宏大、风格突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最完整的体现出古典主义艺术的造园原则,并对以后法国以及世界各地景观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宫苑规模巨大,面积有1600公顷,花园有100公顷。包括外围大林苑共占地有6000多公顷,围墙4公里长,设22个出入口。东西向主轴约有3公里长,包括外围及城市林荫道总长有14公里。 图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西方园林史论文—论述法国勒诺特式园林到景观与城市规划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