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赤壁赋,是这一曾经无数次侵蚀了我心灵的文字,今日,就要在原创者口中一字一句吟唱出来。我险些惊叹出声,执笔写下赤,壁,赋三个大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曾几何时,我才刚刚吟诵过这千古奇文。又怎能想到,我竟成了这文中的“客”。《前赤壁赋》我自是烂醉于心,倒着背也应是背得来的。我笔走字行间,险些超过了苏子吟诵的速度。风声愈大,水流愈急,不经意间,船已飘到了江心。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报明月之长终,知不可忽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人也,又怎不愿与天地共生,为宇宙通灵。我也曾少年壮志出乡关,也愿天下尽知我姓名,几次碰壁,世间事竟原原本本浮现眼前,那份真性情,也不知是否依然……
我正想间,手却不停,可能是太过熟悉的缘故,一心二用竟也未出差错。苏东坡思若泉涌,虽为初创,竟也不见些许斟酌之片刻。“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时,大风骤起,江雾随流,但总有朗月当空,所以全无夜之惊骇,一种天地之气取而代之,充溢在胸,倒更加爽朗通达了。大苏邀我尽酒,兴致大起,我更是早被这江月迷醉了。二人大醉。到了月将沉入,东日欲出之际,我二人才稍有醒意,东坡又拾起笔,飞也般写下“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最后一段,后便投币江中,又睡倒过去。我却已被他吵得清醒,独自撑船,靠向江岸了。
隆宋的赤壁,千年前的黄州,我又绝眦包揽了一下这现代社会我找不到的天然之地,大苏未醒,我也当离开了。难想象倘苏兄清醒的话,当是怎么样的依依不舍。
君子之交淡如水。
苏兄,小弟告辞了。不须折柳相送,这一别,恐难再会,但我知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你的东陂情怀。且不必于我不舍,天下谁人不识君呢。不,岂止是小小的天下,应是青史绵延,天高地远。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只是何年何日得再续,东坡不复寻。也不必写诗赠我,我虽卑微,心里也是装着整个寰宇。至于声明评价,早就不再理会,也不知再过一千年是否有人又踏着谁的足迹来寻前人,种种云云,就让历史铭记吧。
走的路上,天青色朦胧雨。
我沿着来路,缓缓轮回。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一中西校区高中二年级 李亚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写作素材临皋亭外逢别君(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