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风风雨雨,徐虎都坚持下来了。那些一开始对徐虎挂箱服务持怀疑态度的人,风言风语的人,也从中受到了教育,改变了态度。10年,本身就是一种磨练。徐虎挂在墙上的小木箱已经磨出了本色。
每当群众遇到困难,他都像“及时雨”,送去党和社会的温暖。群众说,如果每一个党员都像他这样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就会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一股凝聚力。
有一次,徐虎一晚上收到5张报修单。从第四户居民家出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徐虎想,剩下的那户居民一定还在等待,不能失信。他拖着疲倦的身子,赶到第五户人家。远远地就听到吵闹声。原来,楼层中间的污水总管堵塞了,楼上不知情的居民继续用水,楼下居民家已是“水漫金山”。于是,互相指责、埋怨。徐虎二话没说,立即设法疏通了污水总管。居民们“停战”了,情绪也平静了。他们对徐虎说:“没想到这么晚了你还来,真是多亏了你。”这时,徐虎突然看到,自己这平凡的社会服务工作,也会关系到社会的安宁。许多老年人足不出户,他们从哪儿看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呢?自己虽然是个普通房修工,但天天同居民打交道,如果自己能把本职工作干得尽量完美,就会减少群众很多的抱怨,使他们感受到良好的社会风尚。
光新一村246号104室,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户主杨海民患神经官能萎缩症,行动失衡,妻子唐嘉英幼时患过小儿麻痹,双腿失去正常功能;10年前,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瘫痪,一个双目失明。前年夏季,他们买了吊扇,正想找人安装,这时徐虎利用业余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到杨家,除了装电扇,还包下了所有的房修水电活。腊月里,徐虎上门去杨家服务、慰问,还特意送去一床新的羽绒被。杨海民感动得热泪盈眶。石泉六村22号305室居民顾殿良在徐虎热情及时的服务后,写了一张纸条投进报修箱里。上面写道:“我们地区有了徐虎师傅,这真是我们地区群众的幸运。徐虎师傅您辛苦了,谢谢您。”
但是,徐虎服务的对象远不止这些,他的服务没有分内和分外之分,也没有区域和行业的界限。1994年3月的一天,静安区常熟路126弄的两位耄耋老人,从电台中听到徐虎的事迹,请邻居给徐虎写了一封求助信,诉说家中小水表因冻裂而漏水数月,想请徐虎帮助修理。虽然这是外区,相隔10多里路,不属于他所在的房管所维修的范围,但是,徐虎还是利用星期天上门修理,更换了水表。临行,老太太颤巍巍地送徐虎到门外,哽咽地说:“共产党好,让我遇上了好人,我没有什么东西送你,就给你磕个头吧。”徐虎赶紧扶住老人,对着老人的耳朵说:“我是你的儿子,这是我应该做的。”徐虎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儿子,只要是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都是我应该做的。”徐虎所在地区的居民说:“如果每一个党员都能像徐虎这样,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就会在我们的社会中形成一股凝聚力。”石泉六村19号305室居民朱辉淑为调换住房,已经找了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满意的房屋,一打听,那不属于徐虎的工作范围,朱辉淑决定不换了。她说:“有徐虎在这儿,我不走了。”居民们从一个普通房修工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中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1996年3月,上海市授予徐虎“共产党员关心群众的模范”荣誉称号。建设部领导为徐虎题词:“发扬雷锋精神,把党和政府关怀群众生活的宗旨,通过我们的工作送给千家万户。”
他把修马桶当作一门学问,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用灵巧的双手和高超的技术,让居民少花钱,多办事。
徐虎热爱他的工作。他常常说:“只要见到管区内电通明,水不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心里就特别的高兴。”有人拉他业余时间下海、“扒分”(赚钱),他不干,却一心一意扑在水电房修工作上。平时,他常买一些专业书看,琢磨着自制一些小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以往,居民报修抽水马桶堵塞时,都要向房管部门预付押金。因为疏通马桶时需要先拆下马桶,而瓷器马桶又是易碎品,损坏率相当高。为了提高修理质量和降低维修成本,徐虎不断摸索,用8号铁丝做成一种和抽水马桶内部构造相似的钩子,不但提高了修理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居民的修理费用。拆马桶率降低了70%—80%,大大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写作素材新中国十大劳模:徐虎(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