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愿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④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⑤目前,日本约有二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多用于汽车装配、炼钢、搬运、喷漆等工种。
名词“机器人”前的量词“台”应改为“个”。
⑥这个特别恶狠狠的抢劫犯,终于被刑警逮捕了。
形容词“恶狠狠”不能加程度副词,“特别”应该删掉。
九、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给 从 对
连词 和
助词 结构助词 的(8) 地(2) 得(2)
动态助词 着(2) 了(沾满了)
语气词 的(碧蓝碧蓝的) 了(“……去了”“……鲜艳了”) 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② 我去过●上海。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 ④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现代汉语》黄伯荣_廖序东_课后习题答案_上下册(1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