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4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开发项目 、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 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 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 都具有重要意义 。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开发与利用 , 不仅可以治理环境, 还可以使地方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地增长 。

(二) 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政治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发展全局 中具有重要位置, 它是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政策法律制度保障 。 当前, 就国内外政治形势来说, 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执政考验 。一方面, 从国内政治形势来说,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 更要注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 。 一直以来, GDP 增长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指南 。 为片面追求单纯的 GDP 增长, 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致教训惨重 。 可以说, 是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大 、 最严峻的执政考验 。 为此,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 转而以环境更加美好 、 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目标,将是未来我国政治建设的主方向 。 另一方面, 从国际政治形势来看, 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利益博弈的砝码 。 随着全球能源 、 资源消耗的剧增, 围绕着能源 、 资源的争斗日 趋激烈 。 发达国家为获得更大利益, 往往以环境和生态问题为借口指责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为获取更大的发展权益, 必须正视环境和生态问题 。 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 都需要我们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契机,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切实维护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 、 当代人之间 、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公正与公平,决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后代人的益。

(三)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 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而且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精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 要注重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并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 ,融入党风政风和民风民俗之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

首先, 以探讨 、定位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积极手段 。 生态文化是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它反映了人类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和反思, 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 其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理念的培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创新首在传承,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使生态文明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 全社会形成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 围 。

(四) 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关乎民生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首先,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矛盾得以解决的重要因素 。 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 、 最直接 、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生态环境破坏往往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造成局部的不和谐 、 不稳定, 此类社会矛盾 、 纠纷的解决必须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解决 。 其次,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 最后,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是人民群众民生领域的突出期盼

把生态文明建设 融入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原因不难发现:

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

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的监督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

总而言之,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是人们认识上的滞后性,环境有一定的自洁能力,在环境污染的前期影响并不明显,只有环境破坏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污染制造者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别人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使污染处于环境的自洁范围之内。其次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大部分制度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的。再次减少污染会对企业的运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首次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在报告中独立成篇,系统论述;首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如此浓墨重彩地阐述、强调和谋划,昭示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本源意义,是根本性保障。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4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1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4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1579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