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减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储存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湿地特殊的土壤机构可以调节水量,控制洪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减少洪水的损失。
2.2.2纳垢消污
湿地可以净化水质,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质,使之在湿地中发生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从而消除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湿地的自然属性如植被、水深等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利于沉积物沉降,滞留沉积物同时净化水质,益于社区及其下游地区保持良好的水质,防止具有防洪和运输作用的水道变浅。
虽然湿地有滞留沉积物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湿地集水区的沉积物大量增加,那么过量的沉降对接收沉积物的湿地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不仅产生湖泊和水库水源问题,而且还将导致湿地吸纳沉积物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2.2.3物种基因库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神”,具有“生物超市"的美誉。;|ii!地一般发育在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的交界处,属于“半水半陆”的独特生态系统,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决定了湿地既有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水生的动植物,同时演化出既不同于陆生也不同于水生的独特的湿地动植物。
湿地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系统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协调性,相互之间形成生物链,每条生物链的损坏或断裂,意味着生态系统和谐关系被破坏,必然演替为另外的生态系统。2.2.4护岸先锋
红树林是湿地家族中的一种特殊植物,被誉为“海岸卫士"它能够防止或减轻海浪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岸的侵蚀,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红树林能削弱海浪和水流的冲力,是海堤外最复杂且最坚固的“城堡’’,可有效地防止波浪对堤身的淘刷。2。3湿地的自然特征
2.3.1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物种多样性,湿地遗传多样性和湿地生态多样性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171。
珍贵的生物物种和珍禽是重要的湿地生物景观,游客在观赏湿地生物景观的同时,获得有关生态系统、湿地地貌、湿地生物等知识。丰富了湿地观光游览的内容,获得知识上的提升,扩大了视野。同时复杂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批专业型旅游客源市场,为其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素材。
(1)植物种类繁多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湿地景观和环境的高度异质性,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湿地生活的植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多年生乔本科、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苔藓和地农等。
中国湿地己知高等植物825种、被子植物639种,分别占已知植物总数额的2.8%、2.6%,其中许多是濒危或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类群n81。全世界已知淡水藻25000种,我国已知9000种,包括咸水湿地在内的我国全部内陆湿地中,仅高等植物就超过2200种。我国现有红树林植物21科,25属,37种,59个种群类型。广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1)(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