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
专业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为前奏,政治上侵犯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化上麻醉(一)军事侵略
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日《马关条约》(二)政治侵略:控制中国内政、操控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较早的外文期刊《中国丛报》和《北华捷报》(后改为《字林西报》)。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在政治、文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出于不统一状态。
6.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工人阶级的特点:
1.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工人们的劳动条件差、时间长、待遇低,其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但分布集中(地区+行业),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革命思想。
3.由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稳定的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两对主要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起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政府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是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word完美格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