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
专业资料
反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维新派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借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第二,不敢反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列强绝不愿意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国家。
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有限,仅仅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当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于袁世凯,却被出卖。戊戌维新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个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设立了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兵。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
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废除了科举考试。
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提出,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在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部分由国家所有。但是,民生主义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引起社会暴乱,招致外国干涉、瓜分。革命派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使天下大乱的谬论。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革命派认为当代中国的政府有极大问题。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本性,革命本身就是启发民智的方法。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孤立资本主义。革命派认为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归国家所有。
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传播与宣传,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人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反帝,而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第二,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第三,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word完美格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