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
专业资料
人民才能翻身得到解放。
第五,长征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艰苦奋斗。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二九运动及意义:
一二九运动以华北事变为背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举行了游行,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口号,坚决反对日本所支持的。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表示国民党和共产党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集中一切国力,全国上下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蒋介石逼迫张学良、杨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杨不同意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当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逼蒋介石抗日方针的重大胜利。它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略防御阶段的溃败原因:
客观上,日本与中国实力悬殊较大,日本占明显的优势。
主观上,国民党采用的只是片面抗战路线。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的力量,战争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应发动人民战争的群众力量。其次,国民党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论持久战》的内容及意义:
早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总结了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
中日双方存在4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首先,中日双方实力悬殊,日本占明显的优势。其次,日本是小国,中国式大国。
而且,日本在军事上处退步阶段,比如他的征兵要求一再下降,导致军队实力低下。而中国正处于上升阶段。最后,日本的野蛮使他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我国是正义的,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绅士和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是:1.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步取得胜利。
孤立顽固势力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图谋,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主要成员。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
word完美格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全(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