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殊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1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以宁静之心投入特殊教育事业

——参加山东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两个月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接近尾声,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回味这段忙碌、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想着自己的收获、反思、成长,梳理思绪,流诸笔端,甘之如饴??

收获之一:以宁静之心投入特殊教育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太心急,“一锹挖个井”、“一口吃成胖子”,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儿童,需要慢慢来。当我们面对智障孩子,一次次“对牛弹琴”、收效甚微时,我们失望、灰心;当孤独症儿童狂躁、焦虑,我们百般抚慰却毫无效果时,我们失去信心。我们常常感叹特殊教育像竹篮打水,像掌心流沙??我们太执着于获得了,教了就要有收获;我们太看重结果了,忽略了过程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执着于表面的现象,缺少了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探寻;我们缺少静静的观察、耐心的聆听、细致的研究、反复的练习,更多的是片面的决断、武断的否定、无奈的舍弃。这一切似乎都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烦恼的家长工作、繁重的家庭生活压力、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让我们时刻处于焦虑、紧张、压力之中。忙碌、焦虑的我们难免经常怀着浮躁、怨怼的心来教这些残障的孩子们,感叹收获不及付出的多。我们是不是已经有很深的职业倦怠感呢?当这些感觉充斥我们的内心,我们还快乐吗?还幸福吗?还能投入地工作吗?

记得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一次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心理咨询师要大家在白纸上画一幅画,有两幅画我记忆犹新:其中一幅画展现了这样的画面情境: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一个女子靠在窗边,凝望着窗外,画面上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另一幅画面的情境是:蓝天下,一棵大树,一位少女站在树旁,她的眼神是木然的,眼睛是一个黑黑的圆点。心理咨询师通过对画面的分析,得出了特教老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孤独感、沟通力差、缺乏信任与安全感等。

集中研修时贾力老师通过“叠罗汉”、“扮演盲人”、“坐撑起”等有趣的游戏,带大家体验了相互的信任、支撑、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相互的信任就增加了;隔膜减少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改变发生了,心情就舒畅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试着开放心灵,学会感恩,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为将来积极付出行动,对过去适时放下,惟有如此,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出本性的自我。

欧晓霞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反省:《心轻上天堂》,古埃及法老的空玉匣,不正象征着心灵的虚空吗?惟有空,方能静,惟有静,才能获得人生的大智慧。正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只有把内心的各种欲望、杂念不断消减,逐步达到澄净的状态,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启动智慧,发现万事万物自然的状态。

这样,我们才能对残障学生放下偏见与歧视,从内心尊重他们、靠近他们、读懂他们,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探寻他们的自然状态,用爱心、信心、恒心找到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进而才能为他们提供最适合、最潜移默化的教育。

收获之二:勇敢面对“孤独”的挑战

潍坊学院王淑荣教授的孤独症专题讲座,令我们震撼!从1943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家凯纳的调查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障碍》开始,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这个“孤独的世界”。王教授提供的一组数据更是让我们震撼!“我国上世纪80年代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是1/10000,90年代是1/1000,进入21世纪初,竟然达到1/500!”孤独症儿童在大家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时候,像外星人一样悄悄降落到原本快乐、幸福的家庭。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从最初的震惊到承受身心的煎熬,从满怀希望到经受失败的痛苦,他们孤独地守望着,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帮扶、引领和鼓舞??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医者、社会福利机构、特教老师加入到这个行列,从不同层面为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生活,正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面对孤独症儿童各种奇特的、不可理喻的问题行为或交流障碍,我们曾经很迷茫,他们的情绪宣泄方式极端、恐怖、难以被接受,甚至被误认为是品德问题。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养育或行为习惯的硬性干预方面,无情的呵斥、冷漠的放任更加重了孤独症儿童的紧张、焦虑、抵触和更加剧烈的情绪爆发。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更多的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认识比较全面,但是对问题行为背后的生理、心理成因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对于这座“孤岛”的认识远远不够。

此次培训,加深了我们对孤独症儿童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我们慢慢揭开了孤独症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孤独症儿童在感知、情感、意志、行为、语言、个性等方面的特质,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我们懂得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核心是“发展社会性”,把孩子“拽进生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统训练。我们激动地看到国内外运用数字化干预手段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神奇效果,找到了与孤独症儿童很快建立关系、击破信赖“坚冰”的有效途径——机器人宝宝。(下转第44页)

(上接第41页)林平光教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特殊教育界正面临一场技术的革命、观念的突破。许多新观念、新名词不断出现,丰富着特殊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积淀。医教结合、社区模式、福利模式、社工机制、转介机制的建立,给孤独症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情感支撑、科技支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将不再是虚幻的梦??

收获之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成长

我经常在想,我们参加培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工作中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之外,我们更应该接纳什么? 启迪一:新理念比新知识更有价值。如刘全礼教授说,心理发展的本质是生理的,是个体生化的变化过程。这个理念让我反思智障教学的现实问题:每一个智障儿童的知识或技能的获得都是他在充分地活动、反复地练习之后形成神经元不断的放电、充电、形成链接,是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感受、个体反应,那些看似热闹而缺乏实际意义的合作教学课堂对个体的发展收效甚微,那些看似简单、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重复练习”对智障学生也是有意义的。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感觉每天重复的工作是徒劳的,就会降低教学心理的疲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2024年特殊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16)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特殊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2620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