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姓 名:
学院班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年 月 日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论文
----关于《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书报告
姓名:陈颖倩 专业:药学类 上课时间:周三
3、
4、5 序号:119
现在的人们一提到浙江,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现代人们眼中的浙江是一片光辉绚烂的土地,是点石成金的聚宝盆,是靠山临海的鱼米之乡,是安闲舒适的后花园。是的,而又不完全是这样。我生长在浙江,我为自己是浙江人感到无比地自豪,但是不为这些浮华的外表,为的是我们心中共同的期望。美丽的浙江,是一代代浙江人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的梦。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而民族精神则是文化的灵魂。身为浙江人,我深切感受到浙江精神的真实存在。早些年的时候,身边的亲人,包括我的爸爸妈妈,都纷纷南下捞金,到广州、深圳一些地方做小买卖,养鸡养鸭之类的职业。我觉得可以忍受背井离乡之苦,到外地去谋发展,是需要一种很强大的精神支撑的。但是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如果形成的?这种精神与我们大浙江的发展有何息息相关?待我启及这本名为《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书时,我发现我对我所爱的家乡—我的浙江,实在了解得太少。
在开始阅读之前,我将书中所讲的内容大致划分了一下板块,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了什么事浙江精神,第二部分是从环境、文化、人品来审视浙江精神,最后一部分是讲述浙江精神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一来,我觉得厚厚的一本书变得那么棱角分明,我一下子抓住了它的骨干。于是我花了整一段时间将它浏览完毕,我看得很快,忽略了很多语句,我知道书的大部分文字充盈着对浙江的赞美,是的,我也很想赞美,也许我写不出他那样华丽的语言,也许我吟诵不出动听的歌谣,但是我的心里盈溢着对我大浙江的赞美,不比他少。我忽略了好多赞美之辞,但在看到某些场景的时候,我会想起很多别的事情,想起很多我听到过的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于是我忍不住要感慨一番,领悟一番。关上书页,我感觉像是从很漫长的长睡中醒起,然后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似的,久久呆在那里。
我暗暗地思考起浙江精神这档子事来,从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实现脱贫致富而形成了“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到后来为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形成的“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而后终于在两千年的时候概括出了“十六字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究实效”;后发展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个字。浙江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改变,慢慢地改变了它的容颜,却始终有一条不变,那就是“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的主题总是随着浙江所处的境况不同而改变,永远是那么的切合浙江实际,永远是如此质朴,但是它的内涵却闪耀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而如此熠熠生辉!“这些特质印刻在良渚的玉琮上,流淌在富春山水的长卷间,回荡在胡庆余堂的大殿中,融入到鲁迅诗文的字里行间??”这真是一段极优美的文字,让人回味无穷,正是如此,浙江精神与浙江的一切联系在了一起,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无处不是它。
如此说来,我想起之前自己对浙江的看法,是那么的卑微,我曾经无比地自豪于我是一个浙江人,而原因是我觉得浙江是天生的沃土,是富含宝藏的土地,是聚宝盆,浙江人有双生财的手,天生有财富。可是世上怎么会有坐享其成的事情呢?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是我们老一辈人用汗水为我们辛辛苦苦挣的,而浙江现有的财富和地位是好几代人用汗水为我们营造的。看完书后,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的大浙江资源匮乏,灾害频发,地处沿海,饱受战争的摧残,经历过明朝是海外倭寇的侵袭和晚晴西方列强的侵略,台风肆虐,损失巨大??只有经历过这灾难的地区的人民才会有那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会有如此敢于开拓进取的意识,只有强大和富有了,我们才能让别人看见我们;只有富有和强大了,我们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成功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在从中体会到很多心酸的滋味。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为我大浙江的繁荣与赞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曾经历的心酸苦楚感到难过,甚是想落泪了。也许你会说我太过敏感,但是我当我看到书中某一些文字时真的抑制情感的倾泻。我印象很深的是讲述浙江人民的艰辛的创业过程时,是这样描述的:“早在计划经济年代,浙江人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发推行包产到户。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他们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从事被当地人所瞧不起的工作,积聚资金和力量。”我小的时候与我们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闲暇的时候,爷爷总会对我讲起以前创业的艰辛。爷爷生活的年代正是生产激进的年代,人民公社运动纷纷发起,资产公有化,反对单干。爷爷那时年轻,跟着生产队,只能赚工分,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家里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于是就跟着亲戚在外面跑码头,当卸货工。爷爷一个人背井离乡,而且工作特别辛苦,为了多挣一点钱,爷爷晚上还接了一份活,等于是没日没夜的干活,一站着就能睡着的那种状态。就为了赚钱,养家,图生计,用一句比较书面的话来说,就是积蓄资金和力量。是的,我的爷爷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双手,留下了无数的汗水,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对故乡的思念,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而同时我们所有的浙江人民呢?大家曾经都漂泊在外,为了生存,敢于舍弃自己的家园,天南地北到处闯,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遭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做人家不愿意干、不想干的事,敢为天下先??这就是浙江人,这才是浙江人,这才是浙江精神发展的源泉,是浙江创造出如此多奇迹的根本原因!
在这里有一点很大的收获就是我真正感觉我走近了浙江,从前我一直住在这里,我以为我很了解它,人们往往就是这样,从来都没有想要了解自己周遭事物的习惯,总是一心想要逃离自己生而拥有的东西,譬如家乡。我看了很多关于浙江文化方面的资料,从浙江繁荣之始,引起世人对这个沿海大省的普遍关注,纷纷涌现大量的学术论文在这片土地上觥筹交错,大多数是在研究浙江经济的,毕竟经济是民生根本,最有发展的价值。但是我不想在这里发表看法,因为我个人并不是对经济很感兴趣。是的,我钟情于文化,这里指的是单纯的文化。但我并没有关注过浙江的文化。我感叹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钱王世家的“保境安民”,再到知府林启的“讲求实学”,还有众多的学派在高歌,无论是“务实不务虚”的永嘉学派,“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还是王充强烈的批判精神,黄宗羲的“工商为本”,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王阳明的“开拓创新思想”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文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这种种的文化,莫不是与我们的浙江精神息息相关,又再次地体会到了浙江精神真正地包含了浙江的一切,那些关于文化和社会的美好的梦,在这短短的十多字言语中被高度概括地淋漓尽致,真心受用这浙江精神,我们应该要传承,我们必须要传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关于2024年史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