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消费品市场平稳向好,网上零售额大幅增长
xxxx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644.28亿元,增长13.6%。全省城镇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84.04亿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23亿元,增长13.2%,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稳中有升,餐饮收入相对低位徘徊。全省商品零售11069.56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736.72亿元,增长10.8%。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对消费品市场增长贡献较大。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56.4亿元,增长88.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增速高75.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
3.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xxxx年,全省旅游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国内旅游消费兴旺,入境旅游市场回暖,旅游产业景气水平上升。据统计,全省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2亿人次,超过上年0.63亿人次,增长15.5%。实现旅游总收入3752.11亿元,超过上年546.50亿元,增 长17.1%。
4.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保持较快增长
xxxx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15.47亿吨,比上年增长15.2%;货物周转量5798.12亿吨公里,增长15.1%;客运量10.37亿人,增长10.1%;旅客周转量1458.24亿人公里,增长13.0%。 xxxx年,全省邮政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8.66亿元(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比上年增长33.1%,全国排名第10位。主要传统邮政业务函件、包件和报刊等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快递业务创历史新高。全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1亿件,比上年增长50.7%,日均完成90.8万件,业务总量居全国第10位。全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38亿元,增长4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排名第9位。
xxxx年,全省电信业累计完成业务总量6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514.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606.8万户。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为869.7万户,比上年净增56.4万户,增长6.9%。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0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2219公里,增长7.9%。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94.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9.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小幅增长
xxxx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5601.98万平方米,增长5.7%,比上年增幅下滑2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002.60万平方米,增长5.0%,比上年增幅下滑26.6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额3088.31亿元,增长10.7%,比上年增幅下滑2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2543.76亿元,增长10.1%,比上年增幅下滑26.6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的新常态表现为服务业占gdp比重处于主导地位。2013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xxxx年又进一步上升到48.2%。xxxx年xxxx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比本省第二产业低5.4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排序,xxxx居第19位,与gdp排全国第9位相差了10位,不仅远远低于广东(49.1%)、浙江(47.9%)、江苏(46.7%)、山东(43.5%)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而且低于黑龙江(45.1%)、贵州(44.6%)、甘肃(44.0%)、海南(51.9%)、云南(43.2%)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中部六省中xxxx排第3位,比山西(44.1%)和湖南(42.2%)分别低2.6和0.7个百分点。xxxx年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除武汉市(49.0%)、恩施州(41.1%)和神农架林区(50.3%)超过40%外,其他市州均低于40%,其中宜昌(29.4%)、襄阳(29.5%)、鄂州(28.9%)、潜江(28.7%)和天门(28.4%)等5市在30%以下。
(二)服务业市场化低,开放程度还不高
经济新常态要求制度环境呈现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由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转为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政府则由权力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由经济型政府转为社会型政府,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省工业和建筑业中的国有经济比重都下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比例,但在服务业中,除了商业、一般服务业、公路运输等部门外,其他很多行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铁路、航空等几乎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保持着绝对的垄断地位,非国有经济比重很低。这些服务行业由于基本上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感受不到内外开放条件下激烈的国际冲击和国内竞争,很多部门依然受到较强的政府调节,接受政府的定价或调价指令,即使在经营亏损时也能够获得财政补贴,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长期难以改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进程缓慢。而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新闻出版、城市公用事业等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行业,只看重其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等非经济职能,忽视其作为产业的经济含义和要求,影响了这些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发展后劲还不足
经济新常态中的消费结构新常态表现为“学乐康安美”(学习、快乐、健康、安全、美丽)的需求占比越来越高,“吃穿住行用”需求的占比相对下降。从各行业占比来看,xxxx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9%,而金融业占比仅为12.1%,具有高知识含量和
高附加值的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新型消费等新兴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
从服务业投资结构看,xxxx服务业投资偏重于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直接用于扩大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有效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较小。xxxx年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这四个行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比重达79.4%,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比重均低于1%。对科学研究和高技术服务业投入不足不利于服务业的结构转型,减缓了服务业发展速度。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亏损面较大,扭亏增盈任务还很艰巨
全省5148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统计数据显示,xxxx年1-11月共有1246家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亏损面为24.2%,接近四分之一,亏损额达129.4亿元。其中,亏损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17家,亏损额达113.4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87.6%,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亏损额达85.8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6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亏损额达12.7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9.8%;商务服务业亏损额达9.6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7.4%;文化和体育业亏损额达4.2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3.2%。亏损过亿元的企业有15家,亏损额达83.8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64.8%,其中武汉铁路局亏损40.8亿元,武汉公交集团公司亏损18.1亿元,两家企业亏损额合计达58.9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亏损额的45.5%。加大扶持和改革重组力度,继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仍是当前我省服务业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关于2024年区领导调研学校安全工作汇报6篇范文精选(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