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332d42c15f0e7cd185253617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
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南方日报》2011、3)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东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例如,英雄爱美人。
B、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
C、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
D、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
是替天行道的。
B、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
不尽相同。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
于西方。
D、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
称为英雄。
14.为什么说“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纵观全文,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332d42c15f0e7cd185253617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332d42c15f0e7cd185253617
东瀛之草【日】藤田逸夫
⑴暴雨即将降临的天气,原野的道路上沙尘飞扬。我看到一个农夫急急忙忙将割下的草收集起来,浓郁的青草气息向四方飘散。闻到草香,我的脚步自然放慢了。我尽力翕动着牡牛一般的鼻孔,深深吸了一口气。
⑵这无法言状的草的芳馨。
站到草堆前的一瞬间,我的胸中蓦然浮现出一系列那些被割下的草的名称:蓬艾、萱草、野菊、犬蓼、杉菜、露草、酸叶……我不但感知着它们的那种不怕践踏、不畏蹂躏的生命之魂,而且切实品尝到了这些杂草可人的清香。我有着天生如牛一般愚钝、正直和坚韧的性格,也有着牛一般的嗅觉。我若也有牛一般的胃袋,我将同牛一样,变成一个极端的素食主义者。我对此确信无疑。
⑶我对草的这种深情来自何处?
⑷在我看来,草不论多么渺小,多么细弱,都是嵌镶在大地上的生命之眼。它们有触觉,它们知冷热。所谓?生命?不管采取多么飘忽不定和徒然无为的表现方式,其内里总是积聚着美、力量和光辉。万物之中再也找不到比草的生命更加谦恭、素朴、正直和坚毅的东西了。对于我,草就是?语言?。它是一种一刻也不能安住奇异的存在。草没有蹄爪,它是一直伫立于同一地方的小兽。草没有声带,它是永远保持沉默的小鸟。
⑸然而,我对于草的亲情并不仅限于此。
⑹孩童时代,我是在草丛中长大的,更确切地说,我和草一起成长。我生在乡野寒村,我只有几个小伙伴,我同这几个仅有的小伙伴玩耍,总是选择草地,当我和伙伴们不在一起时就一个人在草丛上跌打滚爬。因为小草已经开花,结籽,我可以同它们一道玩了。
朝鲜牵牛花吸附在手指上,稍一接触,会发出蝈蝈般的鸣声,同时从荚里弹出一棵酸浆果来,使得还是小孩子的我甚感惊异,更促使我玩得天昏地暗,忘了时间。
⑺草地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小虫,有纺织娘,土蜘蛛,屁股挂剑、俨然军人模样的蟋蟀,生着长长的触角、酸意十足的螽斯,装模作样的螳螂,花花公子般的放屁虫,还有蝼蛄,蚯蚓……这里有着神话之国的君主和小百姓们忙碌而又悠闲的生活。
拨开草叶,压弯草茎,向里边一看,这些演员们正上演一幕幕好戏,对我发出一阵阵难以抵挡的诱惑。虫的亮相,虫的情恋,虫的对打,虫的舞蹈,虫的谋反……
一场一景,颇为动人。他们一发现有我在盯着,大吃一惊,立即收敛一切动作和表演,草草退场,落荒而逃。于是,这些气急败坏的小冤家们,便来咬我的手指,用长满细毛的双腿,抓蹬我的额头。
⑻那是什么时候,我和上田敏先生一起在京都御苑散步。苑内的草地上嫩芽新萌,在阳光里耀目争辉。上田喜欢法国,他看到这副景象,立即若有所思地说:?日本的草,大多手感粗硬,法国草原上的青草既柔软又很少生虫,看上去十分舒服。?
⑼我听了,不由感到,这位长在大都市的学者和我这个乡巴佬之间,对于草和昆虫的感触真是相差万里。虫时时咬我的手指,螫我的肌肤,然而它们始终是和我嬉戏的伙伴。
⑽不光是虫,草偶尔也向人露出白牙。萱草有剃刀般的叶子,数度割伤我的指头。蓟草的针好几次刺伤我的掌心。
但是,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一看见草就满含亲情,真想叫声?啊,我的亲兄弟?。哪怕它们沾满沙尘,哪怕它们被牛尿濡温,我都毫不在乎。
⑾同乐共欢,相辅相成,我和草的关系须臾不可离分。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站在暴雨袭来前的田野道路上,一闻到草的清香就不由停下了脚步。
⑿硕大的雨点描画着飞箭般的银线,噼噼啪啪打落下来。那农夫慌忙背起草捆儿跑了,我紧紧跟在他后头。
16.文章写“我”对草的“这种深情”来自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进行具体概括。(4分)17.第⑺段写了草地里的小虫子,请分析这一段的表达特色。(5分)
18.文章中作者多次将自己和“牛”相提并论,其用意是什么?(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
梁培宽
?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的对象。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此时,他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1973年10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沉默是不允许的。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1974年1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
1974年2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在那?批孔?的狂潮下,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引起了对他的大会小会不断的批判。1974年9月23日,历时半年多的批判告一段落,主持人问他有何感想,父亲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解释。父亲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我知道,在父亲内心深处,一直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所以即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
父亲能在这么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 ̄活到95岁,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1979年,他写信给朋友:?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这都是他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的结果。
对佛学的道理,父亲是?老而弥笃?。我们小时候跟他去寺院,从不见父亲拜佛、烧香,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如果一个人能?忘我?,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1942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9写过一篇《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因为这句话,他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评,说他狂妄、口气大。我理解他还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发此感慨的,他曾说:?假如我所作所为,只求一个人享乐,那么我的安危只是我一人之事而已?。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能死。
父亲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因此他?乐天知命?。抗战期间,有朋友在桂林七星岩请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332d42c15f0e7cd185253617
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好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朋友吓得大惊失色,父亲却镇定自若地聊天。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到户外,父亲却安居不动在居委会的再三劝告下,最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山的草地上露宿。
1988年,父亲因肾衰竭住院。他认为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S月11日他把我叫到床侧,示意有话要说。他说:?人的寿命有限。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的命已经完了,寿数就这样了。?我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只坦然说?火化?。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广东省湛江二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