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
看了不少的书,很少写读后感。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设计是什么?》,一本关于保罗?兰德给弟子讲设计的书。书的内容很少,只有前半部分几十页是有用的。我记录一下大师对几个点的个人理解在设计时,使用一个元素、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一旦引入其它元素,两个元素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关系存在。要么是这种关系,要么是那种关系。当引入更多元素的时候,元素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一种关系,即在复杂的元素中间寻找(和谐的)关系。保罗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关系”,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一切都是可以设计的,因为我们来做某个设计,就是处理其中的“关系”。设计并不是决定某个产品的形状、材质、风格,而是当人想要做某个行为时,自然会找到一个“关系”以满足这个条件(现在看深泽直人设计的CD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保罗也认为“设计是一钟比例”,相比“关系“,”比例“似乎还是在处理“关系”,要么是大小、要么是颜色等等。
先前在工作中,在修改阶段大量的要求我们去思考、分析设计稿中每一个元素的使用,认为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一个理由存在。为什么要在这里这么用,为什么要那么用,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我大量的考虑了元素存在的意义,其实忽略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因为,元素多了,大家都会把元素映射在脑子里,大脑不断在思考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觉得复杂,难以理解。 反过来再看优秀的设计,都是简单的。那么设计和商业需求平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是保罗的下面一个观点。
保罗认为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操作。内容就是想法,而形式是我们如何处理想法或是怎么做它。比如我要去医院,这个是内容,即我想要去做什么事,“座车”或“打的”这个是形式,形式是我们可以决定做的.。现在也不难理解,如果“要去医院”没有确定,座车和打的是没有办法敲定。所谓的“冲突”,是两者达成一致之前的未解决的东西。坦白说,这个观点我还没完全理解透,先记录一下。
这个结论应该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保罗提到了“先繁后简”的过程,认为繁简的因果关系是应该被关注到,设计是一个逐步到“简”的过程。 不能说一下子上来就“简”,应该是反复的处理“关系”,从而达到“简”。
用政治的、社会的和美学的手段― 这是个大难题。”我想这里大师其实是在探讨“说服力”的问题,好的方案是否能被客户接受,要靠“政治的”、“社会的”、“美学的”的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提案,可能解决不了温饱的问题,多种“手段”来促成,而不是简单的拿出方案给客户。设计师担负的不仅仅是设计的使命,更多的是把设计推广给他人接受。
整本书很短,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推荐给即将踏入设计行业的同学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揣摩诗歌语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语言揣摩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四、背景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丰润(rùn)沉醉(zuì)忧戚(qī)
勃发(bó)飘逸(yì)漫游(màn)
流盼(pàn)摇曳(yè)枉然(wǎng)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íng(凝)望yǒng(咏)赞
流pàn(盼)màn(漫)游
3、解释词语
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2、枉然:白白地。
3、飘逸:漂浮,飘散。
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六、指导朗读
七、感知课文
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八、品读课文。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答案】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
【答案】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九、难点探究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十、课堂小结。
本课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春风春草
所看飞鸟流云
我合而为一
看生命的勃发热爱自然
所思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与自然合流
教学反思:
《我看》这首诗发现作者不仅写了春天,更写了青春。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有快乐、有渴望、有热烈,也有压抑、有痛苦、有迷茫、有反抗、有等待。这两点给我感触最深,因此讲课时也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之后又查阅了其他人对这首诗的解析,作者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九叶诗派诗人的诗歌特点,就这样,由整体感知到细细揣摩,在一遍遍的背诵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备课的第一阶段主要理解文本,对于如何展开教学并没有思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想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这首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描绘春天的?写到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修辞……等等。不过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在阅读文本时的感受及想到的问题来设计的。关于作者穆旦的介绍处理的不太好,只让同学们自己看了看,没有统一说,总之,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成与败。提问之后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如何有效的进行评价与总结也需要好好琢磨。中间部分处理的还是有点快,整堂课的节奏快了,主体部分结尾处没有过渡好,结尾结的有点突然。布置了作业,以“写在青春的时刻”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之前再加一个小小的总结,整堂课会显得完整流畅些。另外,最后也可以推荐学生看穆旦的其他诗,比如《冬》,通过《春》与《冬》的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
梁山好汉中,我最敬佩的是林冲,他的性格,他的品质,他的每一方面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关于林冲,书中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哪个不是脍炙人口的故事,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林冲的生活一直是波斓起伏的,一开始被奸人所害,后来被发配后,奸人又前来谋杀,但是发配之路虽坚辛却也有趣之路,发配路上,柴进庄上,遇到了自傲的洪教头。可是最后还是被林冲打的无地自容。真是作了一件好事,为别人,为自己,都出了口恶气。
自误入白虎堂,林冲便陷入了忍耐中,因为种种原因,他一直服从于上级的制裁,不敢反抗,将恶气一次又一次的压下去。总是采取的容忍,退让,妥协的态度,总是在想着,息事宁人,不愿得罪了上司,还想着,有朝一回再回东京,去做一回良民。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古到西风空山神庙,有幸逃过那场大火,又听着陆侯等三为仇人的谈话,他终于奋逃反抗,将三人全都杀死,出了山神庙,无路可去,并又柴进推荐上了梁山。
本以为林冲的生活就此安宁了,可是事事难料,在林冲上梁山之时,却又遇到了心胸狭窄玉伦等人的排斥,一直屈居人身,直到晁盖等人上山被阻,林冲才发起了人生第二次反抗,与晁盖人人并王伦,最终将晁盖扶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在最终宋江受朝廷招安去改大辽过时,林冲作为梁上一百零八位好汉,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也许会说林冲是立功心切,想做大官,而我想说的是:立功之心人皆有,但是你有心没 有本钱,怎可立功?所以林冲立功之心表明了他武艺之高强。
林冲的性格是在现实斗争的考验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为生活的磨难才有了林冲的革命心,血泊恨害中走出的林冲是表现出最坚决,最果敢的反对朝廷的人,在大势所迫时的妥降局面时,他表现出的是坚决反抗,历经风雨的他已无法再相信朝廷。
所以,他认为招安,实属下策,必有后患。可是最终还是走上了招安之路,这样一个历经风险走上绿林之路的英雄。本可以在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却成了统治者用来镇压其他义军的工具,最终无声无息的瘫痪而死,终结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林冲的一生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最后难逃悲惨的命运,无声无息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名著读后感-我看 -名著读后感
我看〈悲惨世界〉爱使一切都变的美好。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孤儿,姐姐扶养成人。25岁时开始做苦力赚钱养活姐姐家的七个小孩子。后因给饥饿的外甥们偷了一块面包,被捕,被判入狱5年。入狱时仍是个善良的人,但因判刑过重以及监狱中的非人待遇而开始仇恨社会。狱中四次越狱,累计加刑,因此直到18才出狱。出狱后,处处受到岐视,更坚定了他报复社会的决心。但是,偶遇卞福汝主教,后者以言行点化他,甚至在他偷了主教的银器后,主教小心地为之掩饰,将他偷的东西说成是故意赠送给他的物品。于是冉阿让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在善与恶间徘徊不已。在这种恍惚的精神状态中,他踩住一个过路孩子的价值40个苏(约两法郎)的硬币不予归还,做下一生中的最后一件错事。但也正是这件错事,突然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可耻和肮脏,他终于彻底投入到主教为他指出的那条一心向善的天堂之路。后来,他化名马德兰,逃开政府控制,开始做生意。用自己的智慧和正直,五年间至少赚了160万法郎,但是他仅留下60万法郎,其余均做了慈善事业。18,成为滨海蒙特勒伊市的市长,从此更是一心为公,救助孤苦,发展经济,造福一方。1823年,一个叫商马第的人被误认为是逃开政府控制的冉阿让,即将被判重刑。冉阿让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终于一步步迈向了暴露自己、还商马第清白的路。于是,冉阿让被捕。他很快逃脱,将自己的60万法郎藏在了只有自己知道的一个地方。之后,冉阿让很快再次被捕,但是仅仅过了4个月,1823年11月,他伪装失足落海,别人以为他已经死了,可是他却顺利逃脱了。随即,他将年仅8岁的孤儿珂赛特救出火坑,从此与珂赛特相依为命,两人隐居在巴黎某处。1824年3月,在逃避警探沙威的追捕中,冉阿让与珂赛特躲进某女修院,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冉阿让不想让珂赛特在没有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的时候就皈依上帝成为修女,于是在1829年10月与珂赛特离开女修院,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仍然处处救贫问苦,不断施舍穷人。随着珂赛特渐渐成年,冉阿让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因为珂赛特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温暖和光明,他很怕珂赛特嫁人后自己这个孤苦的老人会一无所有,不再有爱的感觉。约1831年,珂赛特与马吕斯偷偷相爱了。1832年6月6日,冉阿让知道真相后,在痛苦中作出决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营救处于枪林弹雨中的马吕斯,以成全珂赛特与马吕斯的婚姻。冉阿让九死一生,终于将昏迷中的马吕斯救了出来,而马吕斯却并不知道冉阿让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在这一过程中,冉阿让以德报怨,救了警探沙威一命,终于感动了沙威,后来沙威在继续追捕冉阿让和自杀之间,选择了后者。1833年2月16日,马吕斯与珂赛特于幸福地结婚了,冉阿让也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共58万法郎全都赠给了珂赛特。当晚,冉阿让又一次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也为了自己的良心安宁,决定告知马吕斯自己是一个在逃苦役犯的真相。马吕斯得知这一点后,对冉阿让变得冷淡很多,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的珂赛特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也疏忽了对冉阿让的关心。而冉阿让也早就暗暗做出了为不影响珂赛特的幸福而远离他们的决定。但是冉阿让非常失落,神经错乱,病情加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珂赛特和马吕斯得知了全部真相赶到了,可冉阿让已经病入膏肓,第二天,这双庄严的手已经不在挪动,冉阿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这里我仍旧记着文中的最后描写“冉阿让的脸上出现了特殊的光辉,他仿佛看见未知世界的光明。/我就要走了,孩子门,你们永远相爱吧。世上除了相爱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了。你们俩再挨近我些,我将愉快的死去。把你们的头挨近我,我好把手放上去。/马吕斯与珂赛特跪下,心慌意乱,悲泪哽咽,每人靠着冉阿让的一只手,这只庄严的手已不再动弹了。/他倒向后面,两只蜡烛的烛光照着他,他那白色的脸望着上天,他死了。/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大天使展开着双翅,在等待着这个灵魂。”〈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雨果的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冉阿让悲惨遭遇和苦难生活使他仇视社会,冥顽不化。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使他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于是他学会了去爱人,更加学会了怎样去包容人。因为爱他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市长,因为爱他使芳汀安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爱他把苦难中的珂赛特引领到了幸福的航道上,因为爱他不顾一切地去挽回马吕斯的生命,因为爱他拯救了害他一生的那个人…这股震荡我心灵的力量全都来自一个高贵~真诚而有着伟大悲悯的灵魂。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每一部名著都不单单仅讲述着一个故事,它还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可以跨越时间界限的精神,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名著之所以还可以存世而不被人遗忘的原因。希望那个正直善良的人可以真的在天国享受无边的爱。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如果雨果还在世的话不知道他望着我们这群远离潦倒和饥饿的人会有多么欣慰。感谢这部能使人落泪的巨著,感谢宽容,感谢爱…历史上的今天:读《渡边淳一作品集》有感(一)2011-04-12读渡边淳一作品集有感(二)2011-04-12我爱读渡边淳一的作品2011-04-12日本的“好色”文学-读渡边淳一作品后感2011-04-12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精选14篇)(什么是设计?说说你对设计的理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