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四大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文学艺术上的伟大创造,是我们青少年最好的“营养大餐”。而其中的人物,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先说说《红楼梦》,人们认为它是四部书中最优秀的,我深有同感。里面的贾宝玉曾说过:女儿家都是水做的。没错,林黛玉和薛宝钗便都是这样。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林黛玉。一个敢于、勇于同封建制度挑战然而最终被无情吞噬的才女,我对她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同时也为其不现实的思想感到不值。她的`讲究文学艺术而又刻薄、令人哭笑不得的“外交”手法在今天一定会连连宝餐“闭门羹”。还有,她一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只是不休停地“背人独自常悲嚎”。
从这几点,薛宝钗就比缺乏一点宽容和大度的潇湘妃子更胜一筹了。
薛宝钗是封建制度的忠实追求者,她当然要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具备那个时代的礼与德,但她也是才华横溢的。她在海棠社开社之际的那首《咏白海棠》的七言律诗不是也以含蓄而浑厚在姐妹中独占鳌头么?她为母亲分忧解难,自动出来为许多事主持大局,足见其沉着,稳重和冷静。薛宝钗情虽假,胜不过林黛玉意真,但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不也使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好的没话说的王熙凤让其三分么?相信在现在社会中,薛宝钗也肯定是能够“傲视群雄”的。
《三国演义》虽然没有被人们推崇得如〈红楼梦〉那样的高,但它所包含的三位人物也使人们久久难忘。哪三位呢?睿智的孔明,忠义的关羽,被称为“奸雄”的曹操。
有一首诗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架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斩将安得使人愁。”说的是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的神奇功能。不仅这件事,诸葛亮料事如神得竟然连他死后的事都能算到并处理的妥妥当当,足见其智慧。可是对于他的死,我却觉得有点儿懦弱。在他“禳星术”失败后,就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自生自灭”。诸葛亮聪明却懦弱。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次破曹公。”可就是那位以义气为重的关云长,竟然因为当年曹操的一点恩情而放开金锁走蛟龙,实在令人叹息。关公也因忠义而死,不知他死时有没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若有,他为何不说一次“善意的谎言”呢?他大可以先假意投靠别人,待到时机成熟,再向刘备说明原因。刘备和他不是拜把子兄弟吗,不会连这一点肚量也没有吧?要像我说的那样做,关羽也不会落个“赔了自己又折子”的下场了。关羽忠义但有点傻。
白脸奸雄曹操阴险毒辣、诡计多端,他借军规,杀杨修,他“割发代首”,他绞尽脑汁,出尽百宝,最后还是没有完成大业,反而被人说成“曹丕生了曹操”。曹操奸诈而失败。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一百零八个好汉为什么会接连“上天堂,下地狱”。施老先生为什么把大部分的好汉都给写了个不好的下场呢?惟独神行太宝“大笑而终”,阮小七“无疾而终”,李俊做了国王,不算太坏。令人扼腕的诸位好汉啊!
雅俗共赏的《西游记》是我最珍爱的。它是真可称为“雅俗共赏”的经典,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令人觉得乏味。可似乎原版《西游记》不太受人欢迎,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西游记后传》、《齐天大圣》、《百变孙悟空》等等影视、动画作品,给原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唐僧变得法力无边,孙行者变得超级搞笑,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都变得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总之和原著截然不同,不知九泉之下的吴老先生见此,会作何感想?英勇无敌的孙悟空此时也无可奈何了!
四大名著反映了人生百态,道尽了世态炎凉,四大名著是四场人生大戏,是四片广阔的蓝天,启蒙着我们。四大名著应该好好去品读,“细嚼慢咽“。四大名著是永远都解析不透的四个神话,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八上第11课我看网站
一、课前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为学生准备开始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网站作好准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网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如网站的内容、版块、主题、色彩,为接下来制作网站做准备。而制作网站,我们必须确定主题,并在选好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设定版块,确定色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网站内容与主题相配合。
2、了解各类型网站特点。
技能目标:1、学会判断网站主题。
2、探究不同类型网站的特色(内容设计、配色方案等)。
情感目标:通过多次浏览各类网页,了解因特网上的各类型网站,使学生了解各类网站构成的特点及界面风格,培养学生建站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和借鉴因特网上的各类网站。
四、教学难点:理解和审判网站的整体风格。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并能上因特网。
2、教师课前准备好要访问的不同类型的网站网址
六、教学过程
1、留心观察
展示两个网站:“虫语花香”网站(/cool/8138.html)、“蒲公英文摘”( /cool/8137.html),引导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站基本内容。从而引出:看一个网站可以根据课本上说的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网站主题、内容设计、色彩、服务对象。
设计意图:两个网站都能很好吸引学生的眼球,拿它他来引入,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浏览两个网站,让学生形成比较,对网站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
2、初探网站
学生执行任务一,观察几个有趣的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说说喜欢的原因。 网站:新浪网(.cn/)
NBA中文网
Songtaste音乐网()
榕树下()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自己去找网站,一则费时,二遇有的学生会毫无目的的浏览,所以就精心筛选了以上4个有趣的网站。而其中的新浪和音乐网两个网站,主要是为接下来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网站和理由)
引出知识点:
(1)一个网站的名字不是随意就取的,它一定有着某种寓意或原因。
(2)怎么看一个网站的内容。
(3)一个好的网站,不仅要有实在的内容,更要有清晰的版块分类。
(以上知识点从新浪网的提问分析中引出)
(4)一个好的网站,它的色彩设计和搭配不是随意的,一定要为网站的内容和表现的主题服务。
(以上知识点从榕树下的提问分析中引出)
(5)讲解网站的主题。(网站的主题是指网站向大众或特定的人群传达的主要内容或建立网站的意图。)
(6)总结一个好网站的要求。
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容、版块、主题、色彩上去分析并概括,同时教会他们怎么从这些方面看网站。
①一个好的网站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风格、丰富翔实的内容、恰当的颜色搭配以及清晰的版块分类。
②网站的主题是指网站向大众或特定的人群传达的主要内容或建立网站的意图。
设计意图:所举的几个网站分别有着不同的网站设计,各个内容相差比较大,这样的话,就让学生对网站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明白内容、色彩等都是围绕着主题的。从学生熟悉的网站中,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引出网站相关的知识点,并在些过程中教会学生怎么从以上的四个方面看网站,为接下来的任务二观察网站制作表格做铺垫。
3、各显身手
学生继续执行任务二,请同学们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网站,进行仔细的观察,完成网站探究表格。(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探讨,学生对网站的设计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设计了这个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把刚)才所学的利用起来,能够独立分析一个网站,为接下来自己制作网站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且由于学生打字速度的差异,让学生选择一个网站观察,能让学生仔细的进行观察,而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只顾着打字忽略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目标。
4、成果展示
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给予适当的纠正、点评)
设计意思:学生成果展示是前面教与学情况的反映,从中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对网站的初步认识,是否有条理清楚地描述网站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展示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表达是否清晰。在小组代表讲的时候,其他刚才没观察当前网站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这个小组的小解了解自己未观察过的各类型网站。
5、教师总结
一个好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与众不同的主题与风格、能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清晰的版块分类、颜色搭配要与网站的主题相吻合、要有明确的服务对象。
6、作业
设想自己将要建立的网站主题、版块内容、色彩搭配、服务对象。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分校 王伟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本课要让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在校园中确定几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
为学生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山坡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树,你有没有仔细地看看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二、看照片上的树
1、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请大家仔细地看,你能发现有关这棵树的哪些特点?
2、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3、学生看一分钟。
4、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5、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学生边说,教师边记录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照片,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无形中渗透从大树的照片看到的'内容是不多的。)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这只是照片上的一棵大树,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一说你在树上或树下曾经看到过什么?
2、小组交流。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情况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讨论。
4、教师提问: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5、如果我们现在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再去看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6、教师总结: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活动是观察活动。)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3、汇报,交流,倾听。
每一组都说一说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其他组的同学听听这一组的观察内容和方法是否可行,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4、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用什么来观察?还有更多的方法吗?(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还能……)
5、(发放观察记录纸)你打算记录些什么内容?怎样记录?
6、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在课堂中或回家后继续研究这棵大树?(收集标本、拓印树皮、树叶等)在观察中,你们需要哪些工具?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强调:活动中的安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精选14篇)(什么是设计?说说你对设计的理(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