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会给时间我们上网阅读,分组讨论,介绍一系列有关教学的网站或者教学用书;在这些相当有益有效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今国外关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流派,掌握了其中的语言文化精髓,更记录了相当一部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以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有效的利用电脑和书籍等教学资源,收获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她们的特别的教学方法,她们对学生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坐着跟她们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她肯定会蹲下来跟你讲,使你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上课回答问题时,就算学生答错了,我们也从来没听过导师说一句“no”,而是说“it sounds good,but it’sbetter to say …”在老师这种话语的鼓励下,学生永远也不会觉得胆怯。
在这短短的44天中,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里,接触的是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我们沉浸在纯英语的氛围之中,耳朵听的,眼睛看的,口里说的,脑子里想的,都是英语。虽说学习的时间只有六周,但我感觉到自己在外语教学理论、外语语言基本功、外语教学技巧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最后我非常感谢市教育局组织的本次学习活动,领我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地道而先进的英国教学法,同时也使我有机会体验英国的本土文化。爱丁堡的幽雅,伦敦的典雅,苏格兰风笛的悠扬将一直飘荡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为醇厚的回忆。
来英国学习的20天很快就过去啦,回想这一路走来,既艰辛而又充实,学习上感觉触动很大,既有观念的出动,也有文化不同带来的冲击,还有生活上一些琐事,但慢慢地都好起来,在今天的结业典礼上,当几位老师和校长对我们的评价和临别祝福,说实话,我差一点哭啦,尽管我尽力我忍住啦,但鼻子还是酸酸的,泪水还是在眼眶里打转,毕竟,几位老师,尤其是Clare 老师和Andrew老师是一直教我们的,一段时间相处下来,真的是老师们蛮有感情的,下面从文化,学习等方面做个总结。
一,文化方面
漫步在牛津街头,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很多是来学习的,牛津的每一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且每一处建筑都在无声的述说自己经历风雨,这两天课间休息和放学的时候我都和同学去各个学院逛逛,看了牛津的叹息桥,三一学院,国王学院,柏德林图书馆,也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只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不然真想进里面去目睹一下那么多的藏书,还去看了哈利波特的拍摄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花园及作者描述的地点,还有好多知名的地名或建筑,像Shedolian Theatre, 等。总体感觉文化的冲击很大,历史的沉淀很厚重,文化气息很重,一个牛津大学城,各个知名学院分布在城中,大学是城市,城市也是大学,这种氛围真的是很特别,但又那么和谐。
英国其实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英国有着几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如牛津,剑桥等,尽管自己是欧盟成员国,但英国是唯一还保持用自己货币——英镑的国家,英国至今还使用英里,盎司和怪异的三个插孔的插座,也就说在英国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两厢的插座,因此只好准备插座转换器,看似是英国人的保守,其实换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英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骄傲,就有点上海人看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的感觉,在英国,有很多习惯似乎都在印证这一点,像道路的靠左行驶,公交车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没有安装预报站名等设施无不在向人们展示,不过话说回来,骄傲是要靠资本的,英国人的确有令他们骄傲的东西,比如他们的中小学生课堂实践都是去博物馆参观,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是比什么语言都要来的有效,尽管有些展品是靠不光彩手段得来的,而他们的这种资源还很多,像The British Museum , Ashmolen Museum ,Pitt Rivers Museum ,The Natural Science Museum of Oxford University ,Bodleian Library of Oxford University等好多,在这些博物馆或图书馆里我都能碰到老师带队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同时,馆方还会为学生设计很多的有奖的参与活动,这样学生在参观的同时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在反观我们自己呢,我们总不能老师说自己的祖先的文化是如何的先进和发达,国力是如何强大。
二,学习方面
第一周,这几天除了利用闲暇感受厚重的英伦文化,尤其是牛津这样大学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之外,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短短几天时间,从我的专业老师Clare身上学到很多,她从一个话题What makes a good teacher? 谈起,例举了相关的10条让我们讨论,然后从最重要倒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英语来尽量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和教育价值观,其实这就是一种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促进我们进行教育的思考,接下来她又布置给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那就是讨论一些关于教育的观点,与此同时也通过问题让我们了解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其间还穿插了一些语法的趣味训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教学的方法,今天的课则显得更加有挑战性,先是介绍了如何进行独立研究的课题并给我们介绍大量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以便我们参照和利用,然后让我们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何在后续的学习中完成,下午我们进行了语音教学的示范和指导,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介绍让我学到了语音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进行,总之,这两天的学习,虽然艰苦但还是很与收获。
来英国学习的20天很快就过去啦,回想这一路走来,既艰辛而又充实,学习上感觉触动很大,既有观念的出动,也有文化不同带来的冲击,还有生活上一些琐事,但慢慢地都好起来,在今天的结业典礼上,当几位老师和校长对我们的评价和临别祝福,说实话,我差一点哭啦,尽管我尽力我忍住啦,但鼻子还是酸酸的,泪水还是在眼眶里打转,毕竟,几位老师,尤其是Clare 老师和Andrew老师是一直教我们的,一段时间相处下来,真的是老师们蛮有感情的,下面从文化,学习等方面做个总结。
一,文化方面
漫步在牛津街头,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很多是来学习的,牛津的每一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且每一处建筑都在无声的述说自己经历风雨,这两天课间休息和放学的时候我都和同学去各个学院逛逛,看了牛津的叹息桥,三一学院,国王学院,柏德林图书馆,也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只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不然真想进里面去目睹一下那么多的藏书,还去看了哈利波特的拍摄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花园及作者描述的地点,还有好多知名的地名或建筑,像Shedolian Theatre, 等。总体感觉文化的冲击很大,历史的沉淀很厚重,文化气息很重,一个牛津大学城,各个知名学院分布在城中,大学是城市,城市也是大学,这种氛围真的是很特别,但又那么和谐。
英国其实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英国有着几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如牛津,剑桥等,尽管自己是欧盟成员国,但英国是唯一还保持用自己货币——英镑的国家,英国至今还使用英里,盎司和怪异的三个插孔的插座,也就说在英国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两厢的插座,因此只好准备插座转换器,看似是英国人的保守,其实换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英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骄傲,就有点上海人看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的感觉,在英国,有很多习惯似乎都在印证这一点,像道路的靠左行驶,公交车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没有安装预报站名等设施无不在向人们展示,不过话说回来,骄傲是要靠资本的,英国人的确有令他们骄傲的东西,比如他们的中小学生课堂实践都是去博物馆参观,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是比什么语言都要来的有效,尽管有些展品是靠不光彩手段得来的,而他们的这种资源还很多,像The British Museum , Ashmolen Museum ,Pitt Rivers Museum ,The Natural Science Museum of Oxford University ,Bodleian Library of Oxford University等好多,在这些博物馆或图书馆里我都能碰到老师带队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同时,馆方还会为学生设计很多的有奖的参与活动,这样学生在参观的同时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在反观我们自己呢,我们总不能老师说自己的祖先的文化是如何的先进和发达,国力是如何强大。
毕竟,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时,其实我在揣测在英国的公交车上人们不大讲话,都自己顾自己也是一种保守和骄傲的表现,不过话说回来,英国的人实用主义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普通人家房子从外面看都差不多,室内装修以简洁实用为主,绝对不像国内那么为了面子在房子的外面和室内装修那样费力,另一方面,汽车以两厢经济型轿车为主,最常见到的就是标致,大众和尼桑车,而且看车内配置都是以织物座椅为主,当然不乏好车,即便是奔驰和奥迪,也是以旅行车为主,类似于我们说的MPV,但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英国全国的高速公路都归英国高速公路公司所有和管理,在路上偶尔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Maintained by UK Highway),沿途根本看不不到收费站和广告牌,因为据调查太多的广告牌会分散司机注意力,同时造成视觉疲劳,这都会成为安全隐患,另外一个就是英国的公交车费用还是比较贵的,这里的很多公交车都是奔驰牌,车上的座位设置比较合理,几乎个座位旁边都有可以按STOP的按钮,乘客只需要在自己要下车的站台到站值钱按一下司机就会停车,而战外乘客只需要招手司机就会停车,这样的好处就是会避免向国内的公交车那样每站都停,结果没人下车造成能源和时间的浪费,但费用想多较高,至少对我们赚人民币的人来说,比如从我的住家到学校只有8站,因为牛津是一个小城市,所以一般一站基本不超过1公里,短的只有500米,但票价买单程(single)是2磅,合人民币就是20元,但买往返票(return)就是3.2磅,合人民币就是32元,从这个意义上讲还是相对优惠的,另外坐火车如果是4个人就可以买团队票,同时如果提前买票或者避开高峰的话价格相差很大,比如到伦敦坐火车,平常周一至周五高峰时段往返要20磅,非高峰时段只要12磅,4人团队只要8磅的样子。
二,学习方面
第一周,这几天除了利用闲暇感受厚重的英伦文化,尤其是牛津这样大学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之外,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短短几天时间,从我的专业老师Clare身上学到很多,她从一个话题What makes a good teacher? 谈起,例举了相关的10条让我们讨论,然后从最重要倒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英语来尽量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和教育价值观,其实这就是一种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促进我们进行教育的思考,接下来她又布置给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那就是讨论一些关于教育的观点,与此同时也通过问题让我们了解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其间还穿插了一些语法的趣味训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教学的方法,今天的课则显得更加有挑战性,先是介绍了如何进行独立研究的课题并给我们介绍大量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以便我们参照和利用,然后让我们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何在后续的学习中完成,下午我们进行了语音教学的示范和指导,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介绍让我学到了语音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进行,总之,这两天的学习,虽然艰苦但还是很与收获。
今天是正式学习的第三天,我们的老师Clare是一位资深老师,她用深入浅出的方法为我们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同时也为我们的语音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比如说先写一个包含几种子字母组合的句子,然我们按照这个结 构去找更多的类似的单词,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同时又有小组的合作学习,已有信息的共享,同时用加分的手段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和我们目前行的教学改革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再比如说在这过程我还进行了多磨诺骨牌的游戏和crossword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她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information gap 来进行信息的分享,当然,要想和别人分享信息,先得自己把自己负责的那块了解清楚,比如昨天的课上她先抛出三个话题,分别是the Eden Project ,King Arthur and TheStonehenge,她先问我们了解多少,不用说大家了解不多,因此大家都很想知道,但她没有马上开始而是就没一个话题让我们提问,我们提出各种问题和猜想,然后i开始发阅读材料,当然一个小组里的三个人都是不同的,这就为后面的信息分享和合作提供先决条件,接下来大家认真阅读以便找出答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比较顺利地获得很多信息,努力而愉快的学习!
第二周,这几天下来,我学习上明显适应很多,这两天Clare又就写作方面对我们进行方法上的引领和示范,关于写作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正如她说的一样,根据一份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老师的写作的批改是几乎不看的,因为老师已经改好,其实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有此感觉,不放心,什么都帮他们改好,包括听写的错误,现在想来看似在帮他们其实是事与愿违的,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帮到他们呢?老师可以通过平时教学的渗透,把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用英文符号写出来,然后在学生的习作或听写中标出来,让学生自己改或者相互间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老师自己也省力,当然,一些难的地方老师还还是要加以指导的,这样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比如是单词拼写错误就标SP,时态错误就标P,可数用成不可数就标C,总之这样学生也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啦,方便他们自己纠错和改正提高。其实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Clare昨天用的Dictogloss,其实就是一种练习听写和写作的活动,大致步骤如下:先选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段落,有学生很熟悉的语法和词汇,个别不认识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个人工作总结英国学习自我总结(精选20篇)(英国学生写的自我介绍)(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