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做到各个层次预案的制订和落实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加强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围绕重点工序、重点专业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预案演练,提高各级人员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重点立足于部门内部,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让公司各方面人员尤其是岗位操作人员了解预案内容,懂得应急程序,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
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公司内部应急救援网络体系,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事故统计分析、中高度危险源和中高度事故隐患监控管理以及重点专业安全状况动态和事故预防预测等提供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快速、准确的应急预警预报和指挥系统,确保各类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确保各级指挥指令的畅通;二是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志愿者队伍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公司应急资源信息库,明确各类物资、设施存放场所,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物资、装备保障;三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以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为组长,州人大常委会社会委、州应急管理局有关同志为成员的调研组于7月下旬,对全州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先后察看了XX等,听取了州人民政府、大理市人民政府的情况汇报,州级发改、水务、林草、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我州于20xx年3月设立了大理州应急管理局,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人员编制,按照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履行应急救援、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职能职责,全州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建至今年6月,共有效组织应急救援55起,妥善处置了7起较大事故和自然灾害,完成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120场次,开展应急演练1011次。20xx年全州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下降52.5%、52.8%。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州、县(市)两级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减灾委员会三个议事协调机构。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全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救援相关工作,下设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州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州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全州安全生产工作重大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州减灾委员会主要承担全州抗灾救灾和防灾减灾综合协调工作。州级三个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州应急管理局,负责做好日常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巡查考核等工作。
(二)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全州共有各类救援队伍314支,基本形成了以消防救援、森林消防2支综合救援队伍为骨干,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矿山救护、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医疗救护等行业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州有应急救援装备:挖掘机243台、装载机181辆、建筑货运自卸车84辆、压路机36辆、推土机5辆、吊车19辆、平地机4辆、战备桥60吨、货运运输车582辆。另外,大理消防救援支队依托15个执勤消防站,组建有5支地震救援重型搜救队、1支地震救援轻型搜救队,23支地震救援分队,配备有搜救犬16条,地震应急救援消防车59辆,防护类器材4352件套,探测类器材175件套,破拆类器材586件套,救生类器材755件套,警戒类器材554件套,及部分照明、洗消、通信类等器材。
(三)完善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完成了大理州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接入并整合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现场等感知数据,实现上下贯通,满足政务值守、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应急救援需要。目前已接入治安、交通高清视频监控信息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热成像摄像头监控信息、广电网络应急广播系统、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初步实现上连下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实现灾情的现场传输、远程会商、分析研判以及救援指令的接收、发出,基本实现了以州应急管理局为中心、州级重点部门和县(市)级应急局为节点,乡镇、街道为支点,直通直联突发事件现场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四)防备结合,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1个应急总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7个专项预案(地质灾害专项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非煤矿山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基本覆盖了常规突发事件。机构改革后,针对应急职能的归并调整,以两个办公室(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为主,启动了自然灾害类和安全生产事故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目前《大理州地震应急预案》已于20xx年6月16日印发执行,其余1个总体预案、6个专项预案正在修订中。20xx年全州举办应急演练1011次,参演人数79911人。其中,州、县(市)政府部门举办452次,参演人数70563人;企业举办演练559次,参演人数9348人。另外,在大理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举办4次,参演人数133人。
(五)强化保障,抓实备战备灾能力。全州建成了以省级救灾物资大理储备库为中心,1个州级库、11个县级库为基础,51个乡镇储备点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目前,全州共储备救灾物资(含省储备)帐篷11973顶,棉被58758床,大衣19419件,衣服26542套,折叠床25261张,床上用品14308套,毛毯10110床,彩条布4232件。同时,为降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和丰富救灾物资品种,州减灾备灾中心与4个大型超市签订了救灾物资供应预售合同,与5个物流公司签订了救灾物资应急运输协议,能确保灾后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往灾区,受灾群众12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六)狠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结合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共举办文艺演出11场,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60多版,组织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120场次,并“以案示警”开展了电动车火灾警示教育等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是乡(镇)、村(社区)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无专人负责,灾害信息上报不及时、统计不精确;二是应急管理局与两支消防队伍(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在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应急管理信息上报等,存在职能交错、职事交叉、职责交织等现象。
(二)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滞后,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应急响应机制、应急资源调配、抢险救援力量整合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三)应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目前除大理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祥云县(矿山救护队)外,其余10个县都没有专业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门对社会救援力量管理还不到位,尤其是对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缺乏规划、引导和指导。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树牢“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理念,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完善健全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最大程度地预防、化解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应急管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完善与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两支重要救援队伍的协调协作机制,理清应急管理局与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间职能、职责,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一盘棋的应急救援格局。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尽快修订好总预案及地质灾害专项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非煤矿山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据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抓好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技能和处置水平,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在应急队伍建设上,可借鉴其他地方依托消防救援建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探索全州尤其是县(市)“一专多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针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重点环节,重点谋划好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促使各项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规范。
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二是制定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我局加强了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设立乡镇突发性事件信息员,及时收集、监测土地权属争议群体突发性事件信息。对群体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积极与公安、司法、信访、乡镇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职尽责,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高度重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好紧急应对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应急处置人员等准备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维护稳定,安全处置。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和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时,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减少损失。
1、处理土地矛盾纠纷情况。为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了解和掌握目前本系统存在的信访隐患,对梳理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众性矛盾,特别是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2、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局每年参加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汛期,组织开展灾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
3、继续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我局利用广播电视、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了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及“6.25”土地日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累计共发放宣传单(册)6000余份,悬挂横幅36幅,出动宣传车42辆次,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并及时公示在公开栏,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个人工作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