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这三个案例,均出现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区,具有相似的区域背景和发展条件。这三个镇与该地区的中心城市济南、潍坊和杭州的距离都在100公里以内,应当说它们均处在十分有利于小城镇成长的位置上。
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与以非农产业为基础的城镇经济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在传统的农业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规模对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农村在过去20年迅猛工业化的同时,之所以没能出现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分散进行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造成农村工业过度分散的成因,研究结论普遍归之为乡镇企业的社区属性,以及土地村集体所有的制度。这种制度决定了将企业办在家门口是有效降低成本的好办法。无论是村集体兴办企业,还是本村个人办企业,在本村以外的任何地方落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使用土地,都不如在本村范围内来得方便和成本低。因此,即使企业有集聚发展、分享规模经济的意愿,也会由于缺少实现低成本集聚的土地制度安排,而被迫作出就地分散发展的选择。显然,现存的土地制度和管制模式阻碍了乡镇企业集聚,进而间接地影响到了小城镇的发展。
孙耿案例的意义在于通过社区成员全体、自愿、平等的“集地”行动,为乡镇企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这种集地模式依然保持了各村对所占份额土地的所有权。由于几个大企业的进入,集地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三株集团的迅速衰落,以及由此引发的联带效应,给集地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集中到104国道两侧的1535亩地,至今还有300多亩地没有用,且基本处于撂荒状态。②各村从集地中获取的收益有限。据镇领导介绍,“集地”以来,各村从中获益主要是累计减免“三提五统”300多万元,人均100元左右。③现有企业对于进入开发区缺少信心。例如,前面提到的南街村的那家私营汽车配件厂,曾在开发区租用厂房,但几年后,又退回到村里。这家企业至今对于开发区“火”的时候的高房租仍心有余悸。由于南街村距开发区很近,这家企业回到村里,租用本村的20亩地,租费很低廉。因此,这家企业现在对进入开发区没有兴趣,觉得在村里办企业没有什么不便。
孙耿通过集地实现企业集聚发展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因村对乡镇驻地的土地使用没有发言权,而普遍倾向于把企业建在本村的问题,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设计也十分精巧。但也必须看到,首先,当以三株集团为首的大企业发展势头正猛的时候,由于“蛋糕”迅速被做大,一切都被罩上了美丽的光环。但当这种有影响力的企业走向衰落时,城镇的发展就会遭受重创。其次,在孙耿集地过程中,注册的由镇经委牵头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减免本应由镇财政所面向村民收取的“三提五统”,并以此作为股东的收益,在操作上也有可商榷之处(注:面对强大的农村基层政府,为了避免平调土地而设计的“集地”方案,似乎在实践中也难免走向自己的反面。显然,对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的设计定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昌城镇走了一条与孙耿镇截然不同的路子。当圈地、挂牌、搞通平工程等建设工业小区的措施在许多地方蔚然成风,甚至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发展工业小区的时候,昌城镇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根据本镇两大企业已经形成的空间分布的格局,以及企业内部用地较为宽松的实际情况,用虚拟的方式发展工业小区。在没有明确招商目标的情况下,政府不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投入,避免出现政府举债或在先期大量投入的情况下,没有项目跟进的尴尬局面。在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新建企业进入小区的同时,鼓励而不是强迫企业进入小区。政府为企业创造环境,但决不越俎代庖,真正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主体,尊重企业经营者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的选择,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前面提到的三个老企业2000年都在原地有新上的扩建项目,而进入工业小区享受优惠政策的新建企业经营状况也不错。正是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城镇发展打下了基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济工作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3)在线全文阅读。
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