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劳动关系协调与处理工作得到巩固
劳动保障年检用人单位3316家,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0.5%;全市共巡视监察用人单位1087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285件,结案279件,结案率达97.9%。全市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结案率为99.4%。涉及劳动者1422人,仲裁经济标的1026万元。此外,还通过其他方式调解234件案件,处理群众来信342件。
(八)基金结算和财务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市直社会保险参保单位登记2365家,社会保险登记率达100%,实行“五险一单”申报核定单位1369家。向上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821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1.8%,其中养老保险资金1343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再就业资金478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9%。“金保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统计工作逐步规范。
(九)劳动保障法制工作基础得到夯实
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实行失业调控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4件,局发规范性文件9件,规范性文件审查率、备案率均达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应诉行政诉讼案件3件,维持率和胜诉率均达100%。清理行政许可项目25项,保留10大项15小项。62人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
(十)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53名党员参加,经过3个阶段和18个重点环节的实践,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素质有了提高,服务群众作风明显改进。
此外,机关党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工作以及文秘、会务、调研、信息宣传、保密、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主要做法
(一)抓目标任务分解,层层建立考核机制
根据全年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局从上到下建立了分解落实的责任体系。
一是将劳动保障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3月11日,在全市再就业表彰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5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随后,我局印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分解指标的通知》,将2005年劳动保障工作12大项、43小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
二是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拟定了2005年度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质化工作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采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三级签字的方式签订责任书。同时,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我局的18项目标任务、1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单位),建立了领导督办、责任单位经办、定期通报的制度。
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县(市)、区印发了《2005年**市县(市)区党政主职新增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费征缴目标考核细则》,加强对被考评单位的考评。同时,从2005年4月1日起,在局系统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科员50元/月、科级干部80元/月、县级干部100元/月的标准建立风险金。通过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做到定期通报、半年检查、年终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抓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是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出台了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建立了失业预警机制,强化了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职业供求信息分析等项制度,完善了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培训申请、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和人本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全市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和覆盖市、区、街三级的计算机网络,做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国家劳动99三版在我市测试成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202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