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活动常开展,增强双拥热潮推动力
一是集中开展双拥月(周)活动。每逢“八一”双拥周、元旦春节双拥月,县委、县政府发文件部署,县乡场镇挂标语庆祝,活动结束总结汇报。活动中由县委书记任总团长,人大主任、县长、政协主席、县人武部长、政委担任分团长、副团长,各部委办局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参加走访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送去慰问品,发给慰问金,赠送挂历年画,召开办公会或座谈会,现场拍板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数年坚持,从无间断,年支付专项经费20余万元,被驻军和优抚对象称为“双拥蜜月(周)活动”。
二是定期开展走访优抚对象活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民政局具体实施,每年对重点优抚对象走访一至二次。县民政局机关干部带着政策,背着现金,送去存折,坚持下到村、走进门、见到人、握到手、问到心、不漏户,特殊困难当场解决,一步到位。去年26名干部集中两个月,行程两万里,走遍全县525个村,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950个,支出补助金28万元,同时带领60名老红军参加巴中市“纪红”活动,为20名老红军写出了采访传记。上门走访问,冷暖记在心,党和政府与优抚对象的感情得以不断加深。
三是常年开展结对助优送温暖活动。全县近千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2000户特困优抚对象“联姻结亲”,包户扶助,登家门,解难题,送温暖,常年长流水,坚持不断线。仅去年冬就发送衣被3500件(套),大米5.4吨,缓解了特困优抚对象的燃眉之急。县人武部推出“四帮四送”(春帮种、夏帮管、秋帮收、冬帮暖,送政策、信息、资金、技术)活动,为帮送对象捐助现金2400元,帮种帮收12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是重点开展千户绿色扶优致富活动。组织动员民政、扶贫、科技、金融、旅游、农林畜水等部门,采取市场导向、政策倾斜、技术指导、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的办法,包扶1000户优抚对象发展绿色经济、旅游经济、民营经济、石头经济和核桃、银花、右江黄羊、翡翠米生产大户。活动开展两年来,筹集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被扶持的1200户优抚对象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率先成为小康之家。赶场镇退伍军人杜秀蕾办起民营经济实体,年收入27万多元,桃园镇退伍军人杨章才兴办的旅游农家乐,年收入11万多元。
五是特色举办“双拥杯”龙舟赛活动。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届举办“双拥杯”龙舟赛,去年9月28日第二届赛事在县城水上公园举行。县长李晓春亲自参加,来自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共28支代表队300多名选手参赛,约1.5万名群众现场观看,呐喊助威,全县近10万人通过电视直播收看实况。军民并肩,龙舟竞发,双拥标语高悬,千杆彩旗飘扬,大大激发了全民双拥热情,曾被《中国社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各片区、乡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双拥活动,持续推动了军地呼应、上下互动、高潮迭起、好戏连台的双拥发展态势。
五、抓共建育典型,增强双拥样板辐射力
——军警民共建有起色。现有军警民共建点77个,其中乡镇人武部与乡镇村共建文明新村点72个。共建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重点,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在育人和转变社会风气,为右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收到了显著效果。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和消防中队积极投入共建山水生态旅游文明县城和保护母亲河行动,先后出动官兵500多人次,车辆100多台次,清运垃圾200多吨,排运污泥500多吨,为美化县城环境作出了贡献。
——军警民共建出样板。县武警中队与县光荣院结对共建优抚事业单位,全体官兵每年“八一”、春节分别到院开展一次联谊联欢,进行一次军事表演,互送一件慰问品,听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为入院老人整理一次个人卫生,修整一次院内花木的“六个一”共建活动,促进了警院共同发展,县光荣院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光荣院。县人武部与大堂坝社区结成对子,在社区设置了军地文明监督岗、国防教育宣传站、拥军爱民鱼家乐接待站,开展军地“五好家庭”争创活动,共同为辖区34名退伍兵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3名退伍军人和家属落实了社会公益岗,先后接待过往“军”字号人员58人次,其共建事迹多次受到市县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军警民共建文明一条街”、“共建文明新村”、“共建旅游景点”、“共建绿色经济大户”等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全县双拥共建活动增辉添彩,引路导向,做出了样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事迹材料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事迹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