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双拥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从县到乡镇和驻军主要建立了六大双拥工作制度:①双拥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2次以上双拥专题研究会,2次以上军政座谈会或联谊会。②走访慰问制度,县、乡镇主要领导每年坚持2次以上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③双拥工作制度,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④军警民共建制度,驻地军警部队每个单位至少抓好1—2个共建点。⑤优抚对象信访管理制度,归口由县民政局及时处理,不留积件。⑥检查评比表彰制度,每年检查评比2次,年终总结表彰。同时,由民政局指导各乡镇村将双拥纳入《乡规民约》、《村(居)民自治章程》内容。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按制运作,克服了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表面化、零星型工作倾向,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双拥创建工作的目标化管理。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将双拥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四好”班子、精神文明单位和各项先进的评选条件。每年由县双拥办和县目标办牵头,年终统一考评,将检查监督考核结果全县通报,严格奖惩兑现。全县双拥工作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促进了双拥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抓宣传重教育,增强双拥创建感召力
——着力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以县、乡镇党政机关为重点,以县委党校、右江中学、县职中为龙头,宣传、组织、政法、民政、工青妇和驻军密切配合,党政军领导带头宣讲“双拥”和开展国防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的必学内容,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班的必训课目,作为全县100余所中小学的必修课。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县电视台发表双拥专题讲话,县人武部开设了《国防在你身边》系列节目,县民政局常年举办《右江民政》、《双拥之窗》专题,在电视台打出“拥军优属,人人有责”、“发展三大经济,创双拥模范县”字幕,强化了全民双拥意识。
——着力扩大舆论宣传教育。领导带头宣传,前任县委书记何长洋撰稿《认真做好老区双拥工作》被省市多家报刊登载。每年出刊《右江双拥》6期以上,《右江民政》20期以上,县委办、县府办和省、市民政部门的信息刊物不时载有右江双拥创建的动态。县双拥办聘请了10名双拥特约报道员,发给聘书,以此为骨干,重奖鼓励在双拥大潮中正面穿插,四面出击,钻深水,抓活鱼,逛沙滩,拾彩贝,伏案耕耘出成果。近年来共写出双拥稿件500多篇,其中被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台和内部简报刊出300多篇,既提高了右江老区的知名度,又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新进展。
——着力开展形象宣传教育。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下,摄制了反映创建工作的《光雾山下双拥情》专题录相片,制作体现创建特色的《红色右江添新绿,双拥大旗别样红》大型展板,设置了固定式、永久性大型液光双拥标语3幅,在川陕交界处当年“望红台”原址投资10万元建起了“蜀门秦关”大型红色之旅双拥形象化牌楼,在黄金村培植了绿树花草双拥标语与绿色产业产品广告牌和谐统一的标志性景观,充分展示了右江双拥工作的内涵和特色。
——着力建立传统教育基地。县上投资100多万元,先后新建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维修了长赤禹王宫李先念当年作战指挥部。全县35处集红军胜迹、红军战场、三国文化、旅游景观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双拥活动的重要载体,每年前往瞻仰、参观的机关干部职工、党团员和中小学生以及部队官兵近10万人次。从而,先烈精神得到弘扬,光荣传统得以继承,增添了老区双拥工作的新优势。
——着力抓好群众宣传。军地双方和各级各部门、中小学校坚持经常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光雾山红叶节及重大节日期间,县委、县府多次举行大型文艺晚会,县教育文化体育局编排双拥话剧下乡巡回演出,赶场片区20多名退休老干部自发成立“拐棍双拥文艺宣传队”,自编节目30多个,演遍全县20多个乡镇160多个村,曾被新华社《内参》和四川日报重点推介,引起强烈反响。右江镇党委、政府2003年筹资1万元举办“八一”专题文艺晚会,军民3000观众同声高唱拥军歌。坪河乡与驻警部队年年联欢,“八一”期间联演节目20多个,观看军民达2000多人。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军警民的双拥、国防意识,进而激发了全民参与双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事迹材料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事迹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