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国家和社会应该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要以扶持残疾人就业为中心,以激发国家和社会增加投入和捐助为手段,以家庭自我保障为补充,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保障立法体系为保障,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按照“平等、参与、共享”的和谐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角,现阶段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应该构建由普惠型的残疾人福利、扶持型的社会保险、选择型社会救助以及公益型的社会互助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发挥作用。
3、坚持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生活保障与其他保障相结合。
残疾人因其身体情况特殊,仅有面向大众的一般性保障制度安排、经济保障、生活保障是不可能满足其需求的。只有在一般性保障制度安排、经济保障、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条件设计相应的专项保障、服务保障及其他保障性措施,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
4、结合和谐社区建设,推进残疾人社区保障,形成“社区参与”与“融入社区”相结合的残疾人社区保障机制,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
在微观方面,学者们主要针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
残疾人社会救助是目前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最直接办法。但残疾人社会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新矛盾和负面影响。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渠道;二是加强对社会救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提高对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四是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建立和发展社区残疾人自治组织。
2、残疾人康复保障
医疗康复是残疾人最为重视的问题,也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关键,加大对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力度,使其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构建“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体系;建立“可持续性”的筹资机制;推进“多部门合作”的管理协调机制;寻找“社会化、多元化”的服务提供主体;形成“多层次”的技术指导网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支付方式。这样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为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实施社会化提供借鉴。
3、残疾人教育保障
通过受教育可以让残疾人获得基本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增强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出残疾人高等教育应适应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残疾学生的需求,有计划地逐步增加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突出技术应用性的教育教学特点,培养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和职业技术能力。另外,改革、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科学的划分基础文化课程和职业技能方面课程所占比例。
4、残疾人就业保障
就业是残疾人回归社会主流,实现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与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政府应负担起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恢复和发展残疾人自身能力,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劳动力市场;三是加强教育与职业培训,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岗位提供向能力提升的转变;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的新渠道;五是鼓励残疾人积极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1、当前国内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逐步升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综观国内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的方法为主,而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仅仅局限于对残疾人的规模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调查上,对问题的分析缺乏说服力,各种对策建议则流于抽象的思路或原则,而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