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税源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更具有其主动性和灵活性。这给我们的税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目标要求。伴随税收体制的改革,“保姆”式管理形式将消失。新的征管模式中,纳税人申报的方式、优化服务的水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集中征收的程度,重点检查的力度,强化管理的深度,将形成一个齐头并进、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新的税收管理链。而我们在税源管理某些环节的力度的弱化,对税源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收入的流失。结果是“重点税源管不了,普通税源管理不住”,直接影响税源管理和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系统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由于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使我市目前重点税源的管理与监控仍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基本上依赖于人工操作。对税源的发展状况无法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对重点税源管理与监控缺乏与配套的制度支撑,使得管理缺章少序、各施其法,管理与监控的规范化、标准化无法统一,到不了一定的高度。
(四)管理力度薄弱,管理责任淡化。目前地方税源管理的点多、面广、任务重,而相应配备的管理人员较少。虽然目前我市各地市税源的源泉控管上已基本做到税务登记、催报催缴、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以玉州分局为例,现有管户17333户,一线管理人员162人,人均管户106户。而随着征管模式的转变,管束制度代替了管户制度,征纳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并伴着机构的调整,人员的变动过于频繁,岗责体系尚未完善,考评力度不够,管理责任相对淡化,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税源的流失。
(五)社会各部门多方位的税收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完善。无法实现经济、税收信息共享,从而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税源的信息,加之部门工作的不协调,客观上削弱了税源监控的能力,造成了采集信息难、收集证据难、税收执法难、税款征收难的局面。
四、加强地方税源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健全税源监控的组织体系
任何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税源的监控也是如此。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者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支持这项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健全税源监控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营造税源监控的组织网络,重点建立直接与间接二级监控组织,保证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一级抓一级,实行有效的层级管理,坚持不懈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
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纳税人的桥梁贺纽带。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制度,并切实开展优质的纳税服务工作,是新时期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体现,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中确立的新的征管模式的根本要求,更是税收征管法规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只有纳税人真切感受到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才能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认知水平,而纳税信誉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税务机关人、财、物等条件不足的限制。
(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划分原则和标准
在目前条件下,单纯依靠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监控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遵循质量、效率的原则,对纳税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实行分类管理是节约税收成本的有效手段。
1.实行分类管理,按层次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标准。所谓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从而不断强化税源监控。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重点税源企业一般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税务部门重点监控并不需要过多的集中人员,而是集中人才,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特别是既懂税收征管又精通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税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财务软件难易程度分行业分别培训税务管理人员,其职责就是专门研究企业软件,根据企业相关数据开展纳税评估,不断提高稽核水平。二是对市场税源实行集中征收划片管理。市场具有人员集中,地点固定,行业稳定,税源可观等特点,对市场税收适用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实现税款集中征收。因此,税务部门应充实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实行划片管理,并逐步推行交流制和回避制。其管理职责是催报催缴、税法宣传、清理漏征漏管,而不负责征收;加强临时经营业户的管理,开展税源调查和行业调查。其管理措施是抓住大户,推行建账建制;管住中户,完善核准定额;稳定小户,实行简便征收。其管理手段是全面推行办税公开制。三是对零星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由于这部分纳税人分散,经营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税源难控管等特点,可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经营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种,分别采取不同办法治理。对固定业户要加强户籍管理,实行源泉控管。严格税务登记审批,将办证业户纳入户籍管理,对申请注销、停歇业户的严格核查审批,审批前缴清税款。同时建立定税、调查、缴税、调整税额档案,偏远地区也可实行委托代征。对集贸市场税收要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对临时户要加强社会监控,健全防范体系。要借助社会协税、护税网络,争取党政领导和部门对税收工作的关心支持。要建立信息情报点,定期走访,了解情况,巡回管理。对钉子户、难缠户,要加强与工商、公安部门的联系,实行综合治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关于对*市地税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