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巨额的外汇储备曾经让中国引以为傲,但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以美元为主的中国外储,又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由此演变成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你如何评论其中的风险?可以对照的是,巴西在减持美国国债,而转投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债券。
陈志武: 现在境外投资的机会实际上蛮多的。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很多国家,包括美国的资产已经缩水很多,相对于危机之前,很多的资产和股权、还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品种的价格已经低了很多。
境外投资风险也很大,这是不言自明的。如果由国家去投资,所要面对的政治风险和政治压力会更大,所以就需要投资的技巧、对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就一直在说,要减持美国政府的国债,把减持得到的资金和新增的外汇储备,更多地投向美国其他的资产,包括资源型的资产,石油资产以及一些主要的对中国未来非常重要的行业的股权等等。当然,我们把资金投向这些行业的时候,也会遇到像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时遇到的那些问题。所以在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应该像巴西那样,做更多地分散投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中国的投资组合分配得更合理,在风险控制和潜在收益上也更容易调整。
《中国周刊》:你认为中国的外储政策应当作出哪些调整?
陈志武:管理外汇储备最直接最重要的办法,还是减少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度,减少进出口的贸易顺差,减少热钱进入中国的程度。但减少热钱进入中国的程度,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干预,而是要尽快让人民币市场化,开放资本市场。最终,中国要减少外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是最好的也是最应该的办法。
《中国周刊》: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外汇储备理财方式是相对合理的?从国际上来看,有何经验可以借鉴?
陈志武:中国现在有2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小的外汇储备带来的理财挑战无法与这样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比拟。外汇储备小的那些国家,在投资理财时,运作的灵活性很大,面对的政治风险也很小,他们的资金在其他国家进进出出,都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和风波。可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太大了,这些资金无论到哪个国家,都会对那个国家的市场和经济产生影响。如果再不抑制外汇储备的膨胀,就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难题。而抑制外汇储备无限膨胀的办法就是让人民币反映市场应该有的价格,这样才能比较好的调整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膨胀的趋势。
中投达到今天的局面非常不易
《中国周刊》:最近,中投公司发布的首份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即境外投资)回报率为-2.1%。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个数字?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数字或许不是一个最糟糕的数字?
陈志武:据我了解,中投是按照淡马锡(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模式去做的。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经验和团队的建立都非常成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绝大多数的基金,不论是私募、对冲基金还是股权基金,更不要说开放式基金,在去年的损失都非常大。像对冲基金行业平均损失17%-18%,股权一类的基金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损失是40%-60%左右,相比之下,中投的业绩已经非常不错。
《中国周刊》:中投在年报中还首度披露了投资的组合结构。(包括全球公开市场股票、全球公开市场固定收益产品、集中持股投资及另类资产。值得关注的是,所谓另类资产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但有质疑称中投没有什么投资,都是现金(两年来投资不到136亿美元,仅占整个注册资本的6.8%)。你如何评价中投的投资行为?
陈志武:我知道他们留的现金比较多。据我了解,没有作更多的投资是中投有意的选择,在金融危机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他们主动放慢了投资的速度,这样就让他们保留的现金很多,这种选择让他们规避了很多风险,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经过思考计划的结果。据我了解,在去年,中投本来有加大投资的计划,但是后来决定先观望一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经济专家谈中国外汇储备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