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组织制度顶层设计等涉及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学校现有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或不合理,各项工作的办事程序不明,实际运行中“政出多门”和相互推诿现象较多,很多工作的效率不高;校、院两级管理中的管理重心偏高,学院工作中的权、责、利不一致,激励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具体工作中出现“工作催着干、干一份活要一份钱、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学院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业素养还不高,岗位意识还不强。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很强的岗位意识,而高等学校是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的组织,对单位各级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意识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我校各级各类人员中一些同志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涣散、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态度差、师德教风不正等现象时常发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4、教学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我校本科专业在教学建设方面基础薄弱,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践教学运行等方面欠账很多,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结构中工科类专业和应用型专业逐步增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教学经费投入的需求压力逐年增加,而教学经费的实际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甚至有时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要求,客观上造成了许多工作只满足于完成数量上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内容缺乏财力基本保证。
三、理清思路,采取措施,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认识上实现从办学规模扩张到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牢固树立以内涵发展为主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的观念;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把“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精神动力;全校上下都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二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灵魂。XX大学既是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又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高等院校。因此,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民族院校的特点。校党委强调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把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同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体现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在注重内涵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榆中校区的有利条件和国家对民族院校的优惠政策,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益,使其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不断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三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学校的定位问题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局,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办学类型上看,XX大学目前仍属于教学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办学层次上看,XX大学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从学科专业结构上看,西北民大属于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共生互补优势;从人才培养质量上看,学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修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规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从办学特色上看,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在“西北”和“民族”上下功夫,努力把办学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从服务面向上看,要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从发展规模上看,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进而缩小同其他民族院校的差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学校学院关于提升教学质量专题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