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于珠宝企业生产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对工艺,设备没有系统化,成套化的要求,珠宝生产技术又很强的溢出效应。技术很容易随着人员的流失而外泄,很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态度也是被动的,有需求时才向外求助。缺少内生性的创新能力和意愿使得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缓慢。技术改造主要出于两种外部压力:一是市场客户要求;二是设备供应商推动。而大部分设备供应商也满足于做国外产品的代理,自己真正投入去研发的很少。基于这种能力的缺陷和创新意愿的缺乏,如果没有正确的产业引导和激励措施,我国珠宝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将永远处于跟随者的地位。缺少领先生产技术的深圳要成为世界性的珠宝中心永远只是幻想。
深圳要在珠宝行业取得工艺技术创新的难度相对其它行业要容易很多。因为,珠宝产业的主要原材料为贵金属,除传统的首饰产业集中地(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其他的地方的研究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应用研究。比如说,应用理论方面:可研究的课题有:如何精确控制贵金属的铸造工艺过程并通过热处理,高压处理来解决首饰行业普遍存在浮金,沙洞,裂金等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对贵金属成型如何应用先进的焊接加工,压力加工,切削加工工艺技术;这些研究可以通过一定规模的珠宝生产企业联合科研院校(比如同济大学在贵金属工艺方向在国内领先),借鉴黑色金属加工成型的成熟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很快可以达到一定的专业深度,得到很多实用的成果。应用技术方面:很多加工成型技术例如:快速成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应用技术,热处理技术,固体抛光技术,电化学抛光技术,磁流体抛光技术在其他行业都有成熟的应用,但在珠宝行业却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或还没有应用。经常看见珠宝展上,国外公司展示一些数控加工设备,令国内珠宝行业人员惊奇不已。其实,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开发生产这样复杂程度的设备早已不在话下。问题是珠宝企业并没有和其它行业的企业联合技术开发的传统,或者说珠宝从业人员很少人知道现代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即使是像专用工具的开发,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代替手工都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挑战性可能主要还不是技术的方面的问题,主要的挑战性是来自前期如何把问题提出来和后期如何进行的推广应用。
珠宝产业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如何优化和组织的资源来达成企业的目标。具体包括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组织模式;融资模式;ERP和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
目前,我国珠宝企业管理的现状是主要依靠经验管理,近几年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始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ERP系统,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对于大多数一般水平的小型的家族企业和私人企业,由于企业主本身的局限,对企业的发展的目标方向不很明确,对企业控制权的欲望远远大于建企业做大作强的愿望,对于加入的外来的人员普遍缺乏信任感,对职业经理人抱着严重的戒心,大部分管理人员内部提拔。本身水平相有限,加上缺少人员交流,也很少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培训,因此,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关系复杂;变革阻力大,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慢。
原因之一,深圳珠宝产业得益于香港珠宝产业的转移,同时也继承了一些僵化的模式。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管理和文化方面。珠宝产业主要是靠手工艺,而且手艺主要是靠师徒传承。当香港师傅到大陆收徒传艺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服从性强,对师傅的忠诚和为自己服务年限的长。通常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或徒弟因机会较多,容易跳槽甚至容易成为自己的对手因此不会被收为徒弟,可能收其作徒弟也会比较保守,不会对其尽力传授技术。这种选择机制导致珠宝行业平均受教育程度远远少于九年,行业之间人员交流少,圈子封闭。一般学徒出身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学艺时间很长,因此,同门师徒关系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师傅同时是组长或主管,学徒入门的时间,师傅是否有势力,师傅和徒弟个人关系的亲疏,基本上决定徒弟是否有出头之日。经过几代师徒传承,一些有能力的师傅自立门户,带领一帮兄弟成立了自己的私营企业。因此,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也就是主要移植以前服务过的公司,很大程度的管理是根据所谓的“行规”;基层的管理很大程度是依靠徒弟对师傅的服从,给面子。规章制度制度不健全是通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从深圳珠宝产业创新进行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