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火无情。唠起黑瞎沟河,正在河边砌护堤的村民张炳勇至今还心有余悸,他酸楚而又激动地对我们说:“过去我家就住在河边,一家五口上有老、下有小,一发大水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了,睡觉都提心吊胆,恐怕出点儿啥事。有时,眼看着大水就把辛辛苦苦养的鸡呀、猪呀给冲走了,菜园子里的菜啥也不剩,水直接进了屋里,跟炕檐一样高,一场大水过后倾家荡产,住在河边的老乡都想搬家……”
为了不让村民再做“噩梦”,为了***村长远发展,市公安局立即参与到镇里组织的“修河堤、保家园、促发展”大会战当中去。缺水泥,马上协调有关部门增援100吨;建材告急,立即从机关福利中拿出2余万元购买铁丝、柴油;资金不够,慷慨相助1万元;人手不够,随时增派人员……
一石激起千重浪。市公安局不走过场、真帮真扶,让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之所在,纷纷自发踊跃地参与到这场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中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几辈人想干都没干成的大事”终于干成了,一道100多米长的砼墙拦河坝,总长3000余米、能抵御50年一遇的防洪大堤展现在人们面前,全村妇女老幼为之欢呼、为之雀跃。300多亩河滩地复耕后再次披上了绿装,饱受饥渴的500多亩水田重新“喝上了天然水”,3000多米的河堤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地。
2004年6月,东宁不少乡镇遭受了罕见的洪灾,损失惨重,但***村却安然无恙,一分地、一袋木耳、一只牲畜都没损失。不少村民说:“如果没有公安局的帮助,这河堤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建成呢,那俺们可就惨了!”
挖一眼甘甜之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既连着山又靠着水的***村却偏偏是吃水叫水苦、靠山怨山贫的地方。日伪时期铺设的自来水管道早就超期“服役”了,加上井浅水质差,许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粗脖根”。前些年,村里也曾几次尝试过改水,但一次次都因缺资金、少技术而未能成行,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始终萦绕在村民的心头。
要帮就帮到难点上,要干就干点儿实事。为了尽快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健康水,在市公安局的协调下,地质勘测设计队来了,施工队也来了,这里顿时成了一片大工地。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眼看大功告成,可是钱不够了,咋办?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得知情况后,亲自出马啃这块硬骨头,很快就把急需的15万元资金筹集到位了,村民们又开心地笑了。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口85米的深井,一座50立方米的蓄水塔,2500多延长米管道重新改造工程终于全部竣工了,大部分村民又喝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一口井、一座水塔、一根水管,把甘甜的水送到千家万户,也把473户村民的心和公安干警的心连结在一起,很多人都感动的说:“市公安局为我们打了一眼健康井,送来了生命水,真不知怎样感谢他们啊!”为表达感激之情,淳朴善良的村民自发在水塔边立起了一座功德碑,上面铭刻“情结千里,源远流长;上善若水,恩泽载物。”
现在,市公安局领导班子心里正琢磨着一件事,那就是再打一口深水井,把剩下的管道全部改造完,让那“生病水”永远消失在记忆当中!
援一所育人之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走进***小学,一座三层高、崭新的教学楼尽收眼底,一群学生正在操场上踢球,朗朗的读书声不时跃入耳中……
可谁敢相信,正是这样一所有近600名学生的学校,去年还是另一番景象——夏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哈气成霜,年久失修的教室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可想象的事情。长年来,学生遭罪,家长担心,老师不愿意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治穷先治愚,扶贫必扶教”。哺育未来、兴教助学,筹建一所标准化教学楼,很快就在市公安局党委达成了共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市公安局帮扶某村脱贫致富情况的调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