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油供应趋紧
美国《油气杂志》2009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储量1855.23亿吨。《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数据显示,全球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716.2亿吨,可供开采42年。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石油供给的客观规律是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步递减,并最终走向枯竭。从实际情况分析,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在多年增长后最近五年已连续处于基本稳定和负增长态势,储采比在1左右运行,资源接替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近一年多时间国际油价的低位运行,主要资源国和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减少了19%,产能建设速度明显放缓,石油供给能力进一步弱化。2009年全球石油产量下降3.2%,欧佩克下降8.4%,预计2010年欧佩克石油产量与2009年大体持平或略有减少,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小幅增长。预计2012年后全球石油产量进入高峰平台,2020年后开始出现产量下降走势。
再看我国情况,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2009年,我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同比下降0.4%;预计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93亿吨和2亿吨,远低于国内石油消费量,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由2009年的52.6%上升到2010年的55%和2020年的6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四、长期油价预测
在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将震荡攀升,国内油气价格逐步理顺。2003年至2008年7月,国际油价逐年攀升,由23美元/桶升至147美元/桶。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石油需求严重缩水,国际油价快速回落,最低时降至32美元/桶,触底后震荡上升,2009年均价62美元/桶,目前大体在80美元/桶左右震荡。后危机时代,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持续增长,受石油供需、美元汇率、投机炒作、地缘政治、欧佩克政策、环境保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油价将呈现短期低位震荡、中期再次走高、长期高位波动的特征,预计2010年均价在70~80美元/桶之间,“十二五”期间为80~100美元/桶,“十三五”期间在100美元/桶以上运行。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原油价格已与国际接轨和2009年开始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基础上,我国将继续加大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使油气价格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生态环境成本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政策影响加大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有关油气的财税政策、合作条款都会有较大变化。随着全球范围油气供需的逐步趋紧和石油价格的逐步攀升,国际油气合作将进一步由资本主导向资源主导转变,一些资源国可能会在前几年国有化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对外油气合作战略与政策,通过修改和颁布法律、调整对外合作合同条款、改变合作模式、提高资源国股权和收益比例、增加税种税率和税额、要求投资方加大对资源国公共事业投资等办法,挤压外国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维护本国国家石油公司利益和主导权,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油气资源的控制,实现国家利益和资源收益的最大化。比如,2009年,伊拉克两轮对外招标均采用服务合同模式,这种方式既利于资源国利用外资尽快有效地开发利用本国资源,又使国际投资者不能掌控资源,不能获得油价上扬带来的溢价收益,很可能成为今后资源富集国对外合作中采取的主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国家油气政策调整的力度会更大,节奏会更快,包括调节绝对地租的资源税、调节级差地租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和所得税、引入约束性指标的环境税、适应低碳绿色发展的碳税和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配套政策等,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资源税的调整、碳税的征收等话题已经成为行业热点问题。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发布《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征收对象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因此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对石油石化企业将带来巨大影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矿企业石油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改革与发展(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