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职工心态的失衡,使职工缺乏内在驱动力。这是迫切需要变
革的重点。我台必须从分配上入手,确立平等的分配关系,从分
配上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我们在对现有各类工作岗位进行分类
管理,确定相应的职责、条件、工作指标和薪酬标准后,同工同
酬、按劳分配是可以得以实现的。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拟定中的分
配制度改革还是建立在不同人员身份界限上,只是作出局部的调
整,那么改革的效果是会打折扣的,发挥不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有效的分配制度,除了薪酬外,还应包括各类奖励机制,如
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我
台试行的首席人才岗位津贴制应大力推进。它既可以满足职工物
质和精神方面的心理需要,避免人才的流失,又可打破官本位思
想,避免因业务骨干大量涌向领导岗位rnf造成人才资源的事实上
的浪费。
五、改革职称评审工作
我台现有新闻、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10大类。目前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有7人,副高级职
称有102人,中级职称有230人,初级职称有361人。拥有职称
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为70%。从数量上看,拥有这么多中、高级
专业人员,他们应该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其实不尽然。因为许多
专业人员现从事的工作与他取得的专业职务不相匹配或不对路,
出现各类错位现象。即便岗位与专业职务相一致的,能在岗位上
充分发挥作用的,比例也不高。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我国工程
技术人员中,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仅占20~30%。我台还有许多专
业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早已不承担具体工作。我台的职称改革
工作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应当成立台的职称资格审查小组,每年
对申报人员的资格、材料、能力、业绩等进行初审。过了台审这
一关,方由人事科按照规定程序上报有关部门。在台内,则实行
评、聘分离,要求尽量做到学用一致,专业对口,专才专用。专
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必须达到他所取得的专业职务的岗位要求,
才能聘任。否则,高职可低聘或不聘。
六、人员培训与人才库的建立
随着我台事业的发展以及2001年两台的合并,几年来台里
新进了不少职工,人数占全台职工总数的比例是50%。但是许多
人的业务素质还停留在只能勉强维持工作常态的水平上。造成这
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很难通过市场招到需要的人才;二是电视
台极强的吸引力和广电系统内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一些人想
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要进入电视台,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降低进人
的门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为自身的发展支付巨大的代价。这
个代价之一就是必须对职工进行培训。当然,培训对象不仅是一
般职工,还应包括上层领导。培训目的不仅是传授基本技能、专
业知识、职业品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开发职工潜能,提高管理
技能、工作方法、协调能力等素质,为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现我台做强做大的希望必须建立在自有力量的基础上。将
我台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是正确选择。职
工培训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人力资本,而且是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
动,解决人员出口的通道。人力资源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但是和
大多数的兄弟电视台一样,我台的职工队伍基本上还是只进不
出,这种状态让人一筹莫展。这里当然有国家政策的因素,
但是我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机制的缺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
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在培训科设立一个台内人才库。培训科
应在负责常态培训的同时,对实施岗位管理后各部门待岗、转岗
的职工进行专门上岗培训。为想要进行岗位交流的职工登记挂
牌,从中牵线搭桥,为需要用人的部门推荐合适的人选。或许此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电视台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分析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