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
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汇报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
根据安排,2006年5月,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服务中心分别对杨坝、坪河、大河、南江镇、元潭、红光、正直、黑潭、朱公、双流、和平、团结、沙坝、高塔、燕山等部分乡镇的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于后。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看,全县新农合总体运行情况良好。95%的农民表示支持认同这一政策,参合的积极性很高、期望值也比较大。正如和平乡十一村三社一位老农说:“这两年,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再也没啥说的了,真的是好啊!”。极少部分农民认识还不够。杨坝一农民去年报账600余元,今年参合收费时,他却说:“我昨年害了病,你们今年又咒我害病喔?”。各级经办机构、医疗机构正常、规范运转,2006年全县444883人参合,参合率占农业人口的86.62%。截至五月底,实现住院补偿2258855.29元,受益3366人(有5人报账补偿达1万元),受益率0.76%,报账补偿率占住院总费用的23%; 门诊回补556184.48元,35119人,门诊受益率11.94%。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主要采取走访农民、听取当地党政意见、听取乡镇新农合服务站汇报、查看资料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县自2005年建立新农合制度以来的运行实情。内容包括: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认识、缴费情况,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建立情况,乡镇新农合报账服务情况,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情况,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调查,目前全县新农合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乡镇新农合服务站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县各乡镇认真按照县委、县府安排部署,在2006年初,基本建立了本乡镇的新农合服务站(和平乡新农合服务站服务大厅落实得很好),各部门密切协作,迅速落实了乡镇新农合服务站第一批工作人员和定额工作经费。乡镇新农合服务站基本开始运转,但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部分乡镇调配人员未到位。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每个乡镇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应从原有事业编制人员中调配1人到新农合服务站,但部分乡镇调配人员未到位,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编多人少,汇滩、赤溪、侯家、付家、石滩等乡镇新农合工作难落实,如: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移交等不能按时完成。
2、乡镇新农合服务站工作经费不足。各乡镇新农合服务站平均面对近1万参合农民,工作量大面宽,在为参合农民提供服务过程中成本极高,虽县新农合服务中心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仍是杯水车薪,加之今年在工作移交过程中,多数乡镇卫生院要求对移交前的工作经费给予补助,乡镇新农合服务站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为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各乡镇迫切需要建站启动经费及增加工作经费,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调查中,参合农民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于门诊家庭账户返还,乡镇传达“全县三干会”精神称:要返还10元,但并没有兑现;二是部分乡镇未及时发放《合作医疗证》、缴费发票,仍存留在村社干部手中;三是相当部分农民不相信“参合可以报账”的政策真的能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未吃透政策,宣传不深入。相当部分乡镇只管收钱发证,农民不知道《合作医疗证》有何用、怎样用。二是相当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垫资行为,而垫资又主要是村社干部,导致《合作医疗证》及缴费发票不能及时发放。三是个别村社将“维稳费”“治安联防费”(2.00元)同新农合基金同时收取,没讲清收费项目,导致农民误认为在收取《合作医疗证》工本费。经调查,和平乡十一村三社、南江镇石光村二社、坪河乡向阳村一社农民反映的“合作医疗多收了钱”的问题不属实。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作汇报南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