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整合部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村庄环境整治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投入作为支撑。整治一个村庄,投入少则需要几十万,多则需要几百万,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依靠村集体和农民自身投入,力量也有限。“百十”工程的顺利实施,急需各部门、社会各界人、财、物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全县上下都要坚持部门协作、主动配合、合力整治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出主意、出实招、出优惠政策,参与和推动“百十”工程建设。××县作为全省××个欠发达县之一,我建议省、市要出台更加倾斜的政策,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3、严格环保执法,优化产业结构。
就整治抓整治,易使“百十”工程走进“污染——整合——再污染——再整治”的误区,会使整治的成效难以长期得到巩固。要达到整治一个、巩固一个的理想效果,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通过严格环保执法,控制污染产业发展,优化全县产业布局,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标目的。如××××产业,虽然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和严格治理下,大部分人已认识到这种产业对环境的严重危害性,并逐渐退出这个行业。然而,要彻底改变现状,达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还有待时日。现阶段,我们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引导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方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另一方面要联合工商、经贸、环保等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从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分离生活与生产区域、责令业主达标排放等措施入手,既不损害群众利益,又有利于促进这些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巩固“百十”工程实施成效的目的。
4、树立精品样板,推动“百十”进程。
活生生的样板,最具有说明力,下阶段宜针对××山区、半山区、平原等三种不同的经济区域,以“环境优美、规范合理、设施完善、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文明”为建设标准,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加大投入,打造若干个精品试点村,用精品试点村形成的良好效果去吸引、教育群众,用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事例对全县各村现身说法,带动全县的村庄整治工作。
同时,要抓紧完成全县所有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确保建设规划的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水平,实现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衔接。
5、消除“城中村”,统筹城乡发展。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征地、拆迁、安置等多个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处置城中村问题时,既要谨慎,又要积极面对,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县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镇的××村、××村,××镇的××村等等,这些村在处置村庄改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如××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一是对全村××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二是对全村××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和××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对全村村民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四是对丧失劳动力,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五是对子女完成××年教育有经济困难的家庭进行补助;六是对家庭住房条件差的村民提供廉租房。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成功。“城中村”改造,安置补偿是关键,要本着既要让百姓“安居”,又要让百姓“乐业”的原则,可以采取货币安置,对民房补偿以权威部门的评估为依据,同时建立拆迁奖励机制。可以采取还建安置,向社区集中的,实行先建后拆,拆一还一,超出部分按成本价,特困户给予一定照顾。还可以留地安置,对纳入城镇发展规划的,按照一定的标准为被改造村留置土地,用于商业经营,统一规划,采取政府统一建设或村居自己集资建设,用于出租或经营,以解决长远生计问题。为彻底消除因“城中村”改造而失地村民的后顾之忧,要全面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村庄整治与旧村改建调研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