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抓紧时间摸清底子,认真做好规划。首先要在贯彻实施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和对移民人口进行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特困(指绝对贫困人口)和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移民人数进行摸底调查,因地制宜做好搬迁规划,打好基础。二次搬迁的确定、搬迁的程序和组织、奖励扶持政策的确定、搬迁后的跟踪管理都要事先进行科学论证。其次要科学地确定搬迁对象和搬迁方式。对于搬迁对象,笔者建议以下几类人员应重点考虑:①人均耕地少于0.3亩,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7元,年粮食拥有量不足250公斤、生存条件恶劣的特困移民;②居住在山体滑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地区的移民;③没有列入后期扶持直补范围,属于淹地不淹房的农村特困移民。对于搬迁方式,应坚持以插花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以就近安置为主,远迁安置为辅,并把搬迁安置同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务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第三要分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不搞一窝风和一刀切。有条件的村和移民户可以先行迁走,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村和移民户可以待条件基本成熟后再实施搬迁。第四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搬与不搬,搬到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搬迁?决定权在移民,政府只能引导,绝对不能搞强制搬迁而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要突出抓好智力移民,提高人口素质。
智力移民,就是通过抓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帮助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移民进入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增收,尽快实现离农脱贫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突出抓好这项工程,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增强移民发展后劲,才是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保证。湘西州要把库区移民劳务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安置、生产技术培训与特色产业开发、九年制义务教育与两年制“订单式”职业教育(即“9+2”教育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劳动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农业部门的“百万中专生计划”与移民部门的智力移民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移民、输出移民,实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预期目标,初步形成通过智力移民工作帮助库区贫困移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要从库区娃娃抓起,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使其走出穷山恶水,谋求富裕文明的新生活。就湘西州而言,就是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搞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将边远山区的适龄儿童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小学就读,确保他们享受免费、优质和平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已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且因贫困不能继续升学的移民子弟(16-18岁之间),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抓好库区“9+2”订单式免费职业技术教育;对18岁—45岁的青壮年劳力,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免费的中短期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竟争能力。三是要认真组织实用技术培训。要围绕库区特色产业开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送上门”等多种形式,手把手地教会移民一门实用技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