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习惯是消费文化的现实反映,虚拟需求产生的超前消费是导致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但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更进一步分析,消费主义从根本上还受制于地域和民族文化,即深层次的美国文化才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幕后的真正“推手”,这也正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消费主义视野中的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是一个丰富复杂的价值体系。从本文所关注问题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传统宗教文化和现实物质文化的矛盾统一体。一般认为,美国文化是传统宗教文化和现实世俗文化的结合物。前者是解决个人内心深处的信仰问题,涉及精神世界;后者是解决现实物质生活问题,涉及物质生活领域,这是两个复杂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当美国还处于农业社会时,新教伦理是其重要的价值理念,节欲节制、勤俭奋斗是其本色传统。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用主义哲学逐渐在美国甚嚣尘上,它以效用为行为准则,以成功为价值标准,消费主义也正是在此价值体系影响下的重要产物。
——从精英文化为主导逐步演化为大众文化为主体。以往,斯图尔特等不少美国学者自己也认为:“美国文化通常指主要由男性中产阶级成员(但不仅限于此)构成的美国主流社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即所谓上流社会的精英文化从来都是美国文化的主导模式。但20世纪后,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高速推进和社会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资本主义为大众消费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消费观念和思想观念逐步成为流行的所谓大众文化,这是次贷风险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并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的社会基础。
——崇尚个人至上的个人主义。美国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个人主义是其文化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他们自己也坦承:“美国人的自我观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它以个人主义的形态渗透在人们的行动之中,并影响到了每一个活动的领域。”“美国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个人主义。……我们为自己而思考,为自己而判断,为自己而作决定,按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而生活。违背这些权利的任何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都是亵渎神明的。……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是放弃我们的最深刻的本质。”
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个人至上,个人大于整体,利益是人的自然权利和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都是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当然,从西方特别是美国历史客观来看,一方面,个人主义是一个自由、民主、权利、利益等各种因素融为一体的矛盾复合体;但另一方面,以个人至上为主旨的个人主义经长期发展,确实已逐步演化成为在深层次影响美国大众的价值主导体系,甚至美国人自己也认为它已“妨碍了共同体的义务,产生了威胁社会的‘癌变’。”是“失控的个人主义”。这是次贷风险之所以能最终发展成为金融危机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渊薮。
显然,当上述价值理念与当代消费环境融为一体时,势必会孕育和滋生冒险者的温床,风险和危机在所难免。
(二)从大众传媒看消费文化张力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学术体系,文化本身未必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动因。因此,主宰美国的传统精英文化之所以能被大众文化所取代,或者说是平分秋色,次贷消费之所以能演变成一场危机,现代化的大众传媒起着至关重要的解析和助推作用。
一般来说,影响社会运行的主要因素通常有两个:一是社会系统自身原有的“屏蔽机制”,一是外来因素的扰动强度和扰动频率。传统社会凭借自身的调节修复机制和对外扰动的“屏蔽机制”得以延续。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生活上可自给自足,精神上可自娱自乐,少有外界诱惑干扰,自然也无诸多烦恼。
然而,在被视为“地球村”的当代世界,在大众传媒日益主导公众思维意识和言语行为的今天,高度开放、高度关联和高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封闭运行的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各个社会成员都是整个“社会链”中敏感的一环,种种社会因子都会借助这个“链”上的各种方式和媒介载体相互影响并萌生共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从经济危机深层次进行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