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价值的解释。西方经济学如何解释价值?西方经济学是否可以很好地诠释公允价值?
西方经济学主张的是效用价值。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交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效用决定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商品的稀缺程度是价值构成的两个基本因素,它可以由需求、供给曲线的均衡价格来表示。
虽然需求和供给展现的是市场上商品交易的价格博弈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也是客观使然,非人主观能够决定的。在这里,用“公允”修饰“价值”,仍存在观念与逻辑的错误。
既然经济学都认为,价值是由商品内在的劳动含量或效用大小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必然是客观的,不是主观判断的结果。“公允”修饰“价值”的合理性便不复存在。 会计 实质上是计量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价格,是通过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计量资产的成本。从投入角度看,会计是计量商品(物品)的购买价格;从产出角度看,会计是计量商品(物品)的销售价格。至于价格是否准确反映价值,则无法衡量。这个问题上,会计是无能为力的。
(二)会计计量的是资产的“公允价格”而非“公允价值”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公允价格”②。而“公允价格”充其量仅是对会计计量结果客观公正的评判用语而已,不具有计量功能。从上述列举的世界各主要国家和组织对公允价值概念的表述看,其定义的最终落脚点也都是在“金额”或“价格”上。因此,严格地说,“公允价值”应当称为“公允价格”,并且,“公允价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质量的评价标准。
五、公允价值的会计归属
将“公允价格”作为会计计量质量的评价标准,理由有两点:一是从概念表述的严谨出发,用“价格”取代“价值”可以正本清源,体现会计计量的本质;二是将“公允价格”定位为会计计量质量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实务操作,避免争议。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本质
所谓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③对会计而言,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可以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对象要素用货币形式的定量化。在会计计量中,采用“价格”更能贴近财务报表中会计对象要素数值的实质。虽然“价值”客观存在着,但它是内在的,隐藏于商品内部,当它表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由于受到了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已经不再是该商品的真正价值了。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
由于会计对交易或事项计量的发生,有交易、事项发生日;报表编制日;财务预算(测)日几个不同时点。同一计量对象,不同时点的货币表现是不同的。因此,从时点角度看,会计计量只存在:过去购买的交易价格(原始价格即历史成本)、现时购买的交易价格(现行成本即现行价格)、预期出售的交易价格(可实现价格即可清偿净值)、未来的交易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贴现值)四种计量属性的选择。
而公允价格既不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现行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的价格,更无法成为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准确价格。公允价格只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交易,而参照现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或一批)资产,转移(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因此,公允价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二)会计计量的质量标准——公允价格
公允价格若不具有计量属性的基本特征,将其作为会计计量的质量标准,保留在会计的概念体系中,对其而言,是一个最好的归属。
我国2006年发布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公允价值属性的辨析及其定位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